昭然在目的解释
形容事情真相非常清楚明白,就像在眼前一样。
出处
1.
《魏书·杨播传》:“若率众一临,方寸各乱,人人思归,则郡围自解。不战而胜,昭然在目。”2.
唐代·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其辩昭然在目,足以服人。'寓意
强调事情真相清晰明了,提醒人们要善于观察和分析。
列子
1.
经过一番调查,罪犯的作案手法昭然在目。2.
实验结果昭然在目,大家都明白了其中的道理。3.
老师的讲解让这道难题的解法昭然在目。4.
真相大白,事情的来龙去脉昭然在目。5.
数据分析后,市场趋势昭然在目,公司据此调整了策略。昭然在目的翻译
德语
auf den ersten Blick klar
日语
一目瞭然
法语
évident au premier coup d'œil
英语
clear at a glance
昭然在目的字意分解
zhāo
1:(形声。从日,召声。本义:明亮)。
2:同本义。
3:彰明,显著。
4:光;亮光。
5:古时宗法制度 ,宗庙次序,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之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称“穆”。又坟地葬位的左右次序也按此规定排列。
6:显扬;显示。
7:姓。
rán
1:(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2: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3:俗字作“燃”。
4:明白。
5:耀;照耀。
6:以为…对;同意。
7:形成。
8:宜;合适。
9:但是,然而。
10:于是。
11:是,对 假借为嘫。
12:如此,这样,那样。
13: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
14: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常与“如”、“若”连用,有“如…一般”、“像…一样”之意。
15: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
16:姓。
zài
1:(形声。小篆字形。从土,才声。表示草木初生在土上。本义:存活着,生存,存在)。
2:同本义。
3:居于,处于。
4:在于;决定于。
5:省视;观察。
6:存问,问候。
7:到。
8:表示动作、情状所涉及的处所、时间、范围等。
9:从。
10:才;正在。
11: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可能,相当于“得”。
12:表示一定的语气。
13:相当于“着”。
14:地方;处。
15:姓。
mù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同本义。
3:目光;眼力。
4:孔眼。
5:首领;头目。
6:名目,数目;行列。
7:观看,注视。
8:递眼色,使眼。
9:看待。

昭然在目,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hāo rán zài mù)。abcd式组合,昭然在目意思是:形容事情真相非常清楚明白,就像在眼前一样。 强调事情真相清晰明了,提醒人们要善于观察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