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持不下 xiāng chí bù xià

abcd式
拼音xiāng chí bù xià
注音ㄒㄧㄤˋㄔˊㄅㄨˋㄒㄧㄚˋ
繁体相持不下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相持不下的解释
形容双方势均力敌,僵持不下,无法分出胜负。
出处

1.

《史记·淮阴侯列传》:“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

2.

《孙子兵法·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后人用此形容双方僵持不下的局面。
寓意
强调双方力量相当,提醒在竞争中要有耐心和策略。
列子

1.

在象棋比赛中,两位选手相持不下,最终以和棋告终。

2.

围棋对弈时,双方相持不下,直到最后才决出胜负。

3.

两人在辩论赛中相持不下,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

4.

在拔河比赛中,两队相持不下,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

5.

两个团队在游戏中相持不下,最终决定加时赛决胜负。

6.

直隶议员籍忠寅,主张守旧,湖北议员刘成禺,主张维新,彼此~。 ★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回

相持不下的翻译
德语
Pattstellung
日语
膠着状態
法语
impasse
英语
deadlock
相持不下的字意分解
xiāng
1:交互;互相。
2:共同。
3:递相;先后。
4: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5:表自称。
6:表对称。
7:表他称。
8:相差。
xiàng
1:(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2:同本义。
3:看相。
4:辅佐,扶助。
5:教导。
6:治,治理。
7:选择。
8:作某国或某人的相;使作相。
9:像。
10:人的外貌,相貌。
11:官名。
12:古代辅佐帝王的大臣。后专指宰相。
13: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
14: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
15:古代的一种乐器。
16:农历七月的别名。
17:古地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
18:引盲人行走的人。
chí
1:(形声。从手,寺声。本义:拿着)。
2:同本义。
3:引申为掌握;控制。
4:保守,保持。
5:搀扶;支持;支撑。
6:对抗,不相上下。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xià
1:(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2:同本义。
3:地。
4:臣下;百姓;群众。
5:方面。
6:特指湖泽。
7:地表之下。
8:里面。
9:旧时时间单位,相当于“点”。
10:指时间、处所、范围。
11:位在下的人。
12:下来。
13:落下;降下。
14:弯屈。
15:卸下。
16:发表、宣告。
17:去;到。
18:做饭。
19:夺得、攻取、占领或攻占。
20:又如:连下数城。
21:歇宿;收留。
22:又如:下人(旅店安排客人住宿);下处(住所;旅店);下店。
23:投降。
24:又如:下气(说求饶的话);下腰(弯腰。比喻屈服)。
25:居人之下;谦让。
26:又如:下人(居于人下);下顾(照顾;关照);下气(恭敬顺从)。
27:安扎。
28:拍。
29:身分、地位低。
30:次序或时间在后。

相持不下,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xiāng chí bù xià)。abcd式组合,相持不下意思是:形容双方势均力敌,僵持不下,无法分出胜负。 强调双方力量相当,提醒在竞争中要有耐心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