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不屈 wēi wǔ bù qū

abac式
拼音wēi wǔ bù qū
注音ㄨㄟㄨˇㄅㄨˋㄑㄩ
繁体威武不屈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威武不屈的解释
形容英勇威武,绝不屈服的精神。
出处

1.

《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

出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公等勿得言降,吾受先帝厚恩,誓与蜀共存亡,威武不屈!'
寓意
表达一种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勇气和信念。
列子

1.

在艰难的环境中,他始终威武不屈,坚持自己的信念。

2.

面对强权的压迫,她表现得威武不屈,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3.

即使身陷困境,他依然威武不屈,绝不向命运低头。

4.

在比赛中,运动员们表现得威武不屈,拼尽全力。

5.

面对困难,他威武不屈,最终克服了所有挑战。

6.

然后国家无杀士之名,草泽有容身之地,真所谓~。 ★清·顾炎武《答李紫澜书》

威武不屈的翻译
德语
unbeugsam und majestätisch
日语
威武不屈
法语
majestueux et inébranlable
英语
unyielding and majestic
威武不屈的字意分解
wēi
1:威力;威风。
2:尊严,威严。
3:虐害
4:古代军事编制单位。
5:畏惧
6:震慑。
1:(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2:指干戈军旅之事。
3:士,兵,卒。
4: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5:舞蹈
6:足迹。
7:古州名 。南朝梁置,治所在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
8:金属打击乐器。
9:继承。
10:半步。古代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11:姓。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1:(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2:同本义。
3:委屈;冤屈。
4:屈服。
5:治理,收治。
6:强迫。
7:理亏。
8:古邑名 。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吉县北,盛产良马。
9:假借为“崛”。高起,突出。
10:假借为“倔”。直傲不屈。

威武不屈,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wēi wǔ bù qū)。abac式组合,威武不屈意思是:形容英勇威武,绝不屈服的精神。 表达一种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勇气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