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无二志的解释
形容一个人意志坚定,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或目标。
出处
1.
《东周列国志》第五五回:“倘蒙矜厄之仁,退师三十里,寡君愿以国从,誓无二志。”2.
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原句为“卿但凡与吾同心,吾誓无二志。”寓意
强调坚定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鼓励人们坚持自己的目标。
列子
1.
他立志成为一名医生,誓无二志地努力学习。2.
她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誓无二志,坚持不懈地追求。3.
小明对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誓无二志,每天都坚持训练。4.
老师对教育事业誓无二志,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5.
他誓无二志地想要完成这项研究,付出了很多努力。誓无二志的翻译
德语
unerschütterlicher Entschluss
日语
揺るぎない決意
法语
détermination inébranlable
英语
unwavering determination
誓无二志的字意分解
shì
1:(形声。从言,折声。本义:发誓;立誓)。
2:同本义。
3:接受爵位。
4:告诫;告知。
5:指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所订立的誓约;盟约;誓言。
6:谨慎。
mó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wú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7:未,不曾,没。
8:不必,不值得。
9:
10: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11: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12:用在句首,无义。
1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èr
1:(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2:一加一的和。
3:排列顺序中第二位的。
zhì
1:(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2:同本义。
3:心情。
4:神志。
5:旗帜。
6:皮肤上生的班痕
7:有志;立志;专心。
8:记着。
9:向慕。
10:记载,记录。
11:叙述。
12:(形声。言形志声。本义:记忆)。
13:同本义。
14:记录。
15:做记号。
16:又。
17:标记;记号。

誓无二志,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ì wú èr zhì)。abac式组合,誓无二志意思是:形容一个人意志坚定,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或目标。 强调坚定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鼓励人们坚持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