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形匿迹的解释
形容隐藏形迹,不被人发现。常用于描述隐蔽行动或隐遁的生活状态。
出处
1.
宋·王谠《唐语林·豪爽》:“持法清峻,犯之者无宥,有严张之风也。狡吏奸豪,潜形匿迹。”2.
出自《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后人引申为潜形匿迹。寓意
强调隐蔽和不引人注目的生活方式,提醒人们在某些情况下需要低调行事。
列子
1.
为了不被发现,小偷在夜里潜形匿迹地逃离了现场。2.
他为了躲避债主,潜形匿迹地生活了几年。3.
探险队在丛林中潜形匿迹地前进,以免惊动野生动物。4.
她在城市里潜形匿迹地生活,不愿被过去的朋友找到。5.
为了保护自己,证人必须潜形匿迹地生活一段时间。6.
或会徒于广信鹅湖之寺,或呈身于长沙敬简之堂,~,如鬼如魅。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四潜形匿迹的翻译
德语
sich verstecken
日语
隠密行動
法语
se cacher
英语
lie low
潜形匿迹的字意分解
qián
1:(形声。本义:没入水中,而且在水下活动)。
2:同本义。
3:隐藏。
4:埋葬。
5:暗流。
6:测量;探测。
7:深;沉。
8:秘密地;暗中。
xíng
1:同本义。
2:形体,实体。
3:容色,容貌。
4:各种自然环境或地表的自然特征。
5:情势,形势。
6:模型。
7:画图形。
8:使之现形,显露,显示。
9:比较,对照。
10:描绘。
11:形成,成为某种形象。
nì
1:(形声。从匚(xǐ),若声(上古读音与匿声相近)。“匚”表示有所藏。本义:隐藏,躲藏)。
2:同本义。
3:又。
4:隐瞒。
5:假借为“慝”。恶,坏。
jì
1:同本义。
2:留下的印子。
3: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4:功劳。
5:追踪;追寻。

潜形匿迹,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qiǎn xíng nì jì)。abcd式组合,潜形匿迹意思是:形容隐藏形迹,不被人发现。常用于描述隐蔽行动或隐遁的生活状态。 强调隐蔽和不引人注目的生活方式,提醒人们在某些情况下需要低调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