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一派的解释
形容一个人文质彬彬,举止优雅,具有斯文之风。常用来描述有文化修养的人。
出处
1.
元·薛昂夫《塞鸿秋》曲:“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雪两鬓白如练。”2.
出自清代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三》:'斯文一派,真足为后学楷模。'寓意
强调个人修养和文化素质的重要性,倡导文明礼貌的生活态度。
列子
1.
他在聚会上表现得斯文一派,赢得了大家的赞赏。2.
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是言谈举止要斯文一派。3.
她穿着得体,举止斯文一派,令人感到非常舒适。4.
在图书馆里,他总是斯文一派地翻阅书籍。5.
即使在激烈的讨论中,他也保持着斯文一派的气质。6.
今日萍水相逢,忽然见这等一个~的少年公子,自然不觉得眼光一闪。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斯文一派的翻译
德语
elegant und gebildet
日语
洗練された
法语
élégant et raffiné
英语
elegant and refined
斯文一派的字意分解
sī
1:(会意。从斤,其声。其所以盛木柿。斤,斧子。本义:劈;砍)。
2:同本义。
3:扯裂。
4:分开。
5:距离;离开。
6:“斯”假借为“此”,这,这个。
7:则。就 ——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
8:古时干粗杂活的奴隶或仆役。引申为卑贱。
9:白色。
10:表示结构,相当于“之”、“的”。
11:用在倒装宾语和动词之间,以确指行为的对象,相当于“是”。
12:用在形容词之后,相当于“然”。
wén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3: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美德;文德。
6: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7:文献,经典;韵文。
8: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9: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10:法令条文。
11:文教;礼节仪式。
12: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13: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14: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15:修饰;文饰。
16:装饰。
17: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18:紊乱的。
19:用于计算纺织物。
20:姓。
yī
1:(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同本义。
3:序数的第一位。
4: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全;满。
7:统一。
8:专一。
9:都,一概。
10:一经。

斯文一派,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ī wén yī pài)。abcc式组合,斯文一派意思是:形容一个人文质彬彬,举止优雅,具有斯文之风。常用来描述有文化修养的人。 强调个人修养和文化素质的重要性,倡导文明礼貌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