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家债主的解释
指那些因恩怨或债务而纠缠不清的人,常用来形容关系紧张或有宿怨的双方。
出处
1.
《无量寿经》卷下:“怨家债主,焚漂劫夺。”2.
出自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只见那两个都是些怨家债主,一见面便厮打起来。'寓意
提醒人们要处理好人际关系,避免因小事结怨。
列子
1.
小明和小红从小学起就是冤家债主,总是互相较劲。2.
两个邻居因为地界问题成了冤家债主,经常吵架。3.
公司里的两个部门因为资源分配问题成了冤家债主。4.
自从那次误会后,两人成了冤家债主,再也没说过话。5.
因为一场误会,两个好朋友变成了冤家债主。6.
业道受苦及~悉愿布施欢喜。 ★唐·孔思义《造像记》怨家债主的翻译
德语
Feinde und Gläubiger
日语
怨敵と債権者
法语
ennemis et créanciers
英语
enemies and creditors
怨家债主的字意分解
yuàn
1:(形声。从心,夗(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2:同本义。
3:责怪;埋怨。
4:又。
5:讥讽。
6:哀怨。
7:仇恨,怨仇。
8:怨家。
jiā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mián),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本义:屋内,住所)。
2:同本义。
3:引申表示住宅、房屋。
4:家庭,人家。
5:指夫或妻。
6: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即卿大夫或卿大夫的采地食邑。
7:娘家。
8:学术或艺术流派。
9: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分的人。
10: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工作、担任某种职务的人。
11:指某一集团或某一方面 。 如: 三家条约。
12:家财,财产。
13:又如:分家;发家;家破人亡;抄家。
14:朝廷。
15:又如:汉家(即汉朝);随家(即隋朝);家历(皇朝的历数)。
16:都城。
17:帝王或太子。
18:又如:家吏(皇后或太子的官属)。
19:古代医书上指患某种病的人。
20:私家的,个人的 ,与“公”相对。
21:娶妻;成家。
22:安家;定居。
23:稼穑。种谷曰稼,收获曰穑。
gū
1:
jie
1:词尾。
zhài
1:(形声。从人,责声。本作“责”,“债”为后起字。本义:欠别人的钱财)。
2:同本义。
3:借贷。
4:讨债。
5:租赁。
zhǔ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点燃的火把。下面是木材。“主”是“炷”的本字。小篆字形从上往下依次为:火焰、油盏、灯台、灯座。本义:灯心)。
2:同本义 。油灯上用来点火的灯草、纱、线等
3:君主 。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4:又。
5:指立国一方的国君。旧史家以正统为帝,偏安为主 。如朱熹《资治通鉴纲目》以蜀为正统,故称“蜀”为“帝”,魏、吴为主。
6:公主的简称。
7:主人;东道主。
8:控制者,支配者,财产或权力的所有者。
9:长官;首脑,首长。
10:家长;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11:事主,指当事人。
12:事物的根本。
13:又。
14:死人的牌位。
15:上帝。
16:真主 。伊斯兰教教徒对其所信仰的主神的称呼。
17:主持;掌管。
18:支持,提倡,主张。
19:寄住在。
20:注重。
21:保持。
22:主持婚约。
23:预示。
24:存心;萌生。
25:姓。
zhù
1:件,桩。
2:灌入

怨家债主,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uàn jiā zhài zhǔ)。abac式组合,怨家债主意思是:指那些因恩怨或债务而纠缠不清的人,常用来形容关系紧张或有宿怨的双方。 提醒人们要处理好人际关系,避免因小事结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