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扬顿挫 yì yáng dùn cuò

abac式
拼音yì yáng dùn cuò
注音ㄧˋㄧㄤˊㄉㄨㄣˋㄘㄨㄛˋ
繁体抑揚頓挫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抑扬顿挫的解释
形容说话或朗诵时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富有节奏感和感染力。
出处

1.

晋·陆机《遂志赋·序》:“崔蔡冲虚温敏,雅人之属也。衍抑扬顿挫,怨之徒也。岂亦穷达异事,而声为情变乎。”

2.

《论语·述而》:'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后人认为孔子提倡的朗诵方式即为抑扬顿挫。
寓意
强调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提醒我们在交流中要注意语调和节奏。
列子

1.

老师在课堂上抑扬顿挫地朗诵诗歌,深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

2.

演员在舞台上抑扬顿挫地念出台词,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3.

爷爷抑扬顿挫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听得我们如痴如醉。

4.

主持人在节目中抑扬顿挫地介绍嘉宾,让节目更加生动有趣。

5.

诗歌朗诵比赛中,小明抑扬顿挫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6.

那~,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时弹似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

抑扬顿挫的翻译
德语
mit Kadenz und Rhythmus
日语
抑揚頓挫
法语
avec cadence et rythme
英语
with cadence and rhythm
抑扬顿挫的字意分解
1:(本写作“归”。会意。小篆字形,象用手抑人使跽。本义:按,向下压)。
2:同本义。
3:抑制。
4:贬。
5:强行;强迫。
6:或是,还是。
7:但是;不过。
8:而且。
9:表示推测,可译为“或许”、“也许”。
10:用在句首,无义。
yáng
1:(形声。从手,昜(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2:同本义。
3:假借为“飞”。飞起,升高。
4:通过风或气流处理。
5:提高声音。
6:发扬,发挥。
7:振作,昂扬。
8:显示;夸耀。
9:仰。
10:眉毛及其上下部分。
11:过长过高的树枝。
12:古九州之一 。辖今苏、皖、赣、浙、闽诸省。
13:姓。
1:——“冒顿”(Mòdú):汉匈奴族的单于(chán yú)。
dùn
1:(形声。从页(xié),屯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叩头,磕头)。
2:同本义。
3:用脚底或用脚使劲往下踩。
4:倒下,跌倒。
5:舍弃;废弃。
6:劳累疲弊。
7:古国名。在今河南省商水县北,于公元前496被楚灭。
8:立刻。
cuò
1:(形声。从手,坐声。本义:折断;摧折)。
2:同本义。
3:失败。
4:挫伤,折伤。
5:弯折,收缩。

抑扬顿挫,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yì yáng dùn cuò)。abac式组合,抑扬顿挫意思是:形容说话或朗诵时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富有节奏感和感染力。 强调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提醒我们在交流中要注意语调和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