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疑不定 chí yí bù dìng

abac式
拼音chí yí bù dìng
注音ㄔˊㄧˊㄅㄨˋㄉㄧㄥˋ
繁体遲疑不定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 当机立断
  • 果断
  • 决断
迟疑不定的解释
形容犹豫不决,迟迟不能做出决定。
出处

1.

《易·蒙》“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唐·孔颖达疏:“师若迟疑不定,或再或三,是亵渎,渎则不告。”

2.

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昶传》:'昶每与人言,辄迟疑不定。'
寓意
提醒人们在面对选择时要果断,避免因犹豫而错失良机。
列子

1.

面对众多选择,小明迟疑不定,最终错过了最佳时机。

2.

在买哪件衣服上,她迟疑不定,逛了整整一个下午。

3.

他迟疑不定,不知道是否应该接受这份工作。

4.

面对考试的选择题,她迟疑不定,最终选择了错误的答案。

5.

在决定是否参加比赛时,他迟疑不定,错过了报名时间。

6.

~的神色就很显然地浮上了杜竹斋的山羊脸儿。 ★茅盾《子夜》二

迟疑不定的翻译
德语
zögernd
日语
ためらいがち
法语
hésitant
英语
hesitant
迟疑不定的字意分解
chí
1:(形声。本义:慢慢走)。
2:同本义。泛指慢。
3:迟钝;反应慢,不灵敏。
4:迟疑;犹豫。
5:晚。
6:长久。
1:(形声。小篆字形。从子止匕,矢声。止,不通。子,幼子。幼子多惑。本义:怀疑)。
2:同本义。
3:迷惑,犹豫不定。
4:猜度;估计。
5:疑问。
6:怪异。引申为责怪。
7:类似;好像。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dìng
1:(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2: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3:镇静;宁静。
4:固定。
5:使安定。
6:平定。
7:又。
8:奠定。
9:决定。
10:确定。
11:规定。
12:约定签定,缔结。
13:止;停止。
14:判定,断定。
15:一定。
16:到底;究竟。

迟疑不定,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chí yí bù dìng)。abac式组合,迟疑不定意思是:形容犹豫不决,迟迟不能做出决定。 提醒人们在面对选择时要果断,避免因犹豫而错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