殁而无朽的解释
形容人死后其精神或功绩永不磨灭,流传后世。
出处
1.
唐·杨炯《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凭风云于异代,照日月于殊涂,死者有知,殁而无朽。”2.
出自《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后人以此引申为殞而无朽。寓意
强调人的精神或功绩能够超越生命,永久流传,激励后人。
列子
1.
这位科学家的发明改变了世界,他殞而无朽。2.
这位作家虽然去世了,但他的作品仍然广受读者喜爱,他殞而无朽。3.
虽然他已经离世,但他的慈善事业依然在帮助他人,他殞而无朽。4.
这位艺术家的作品被永久收藏于博物馆,他殞而无朽。5.
这位教育家虽然已经不在,但他的教育理念仍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他殞而无朽。殁而无朽的翻译
德语
nach dem Tod unsterblich gemacht
日语
死してなお朽ちず
法语
immortalisé après la mort
英语
immortalized after death
殁而无朽的字意分解
mò
1:(形声。从歺(è),(mò)声。歺残骨,与死亡有关。本义:死)。
2:同本义。
3:消灭。
4:隐没;沦没。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mó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wú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7:未,不曾,没。
8:不必,不值得。
9:
10: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11: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12:用在句首,无义。
1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xiǔ
1:(形声。从木,丂(kǎo)声。本义:腐烂)。
2:同本义。
3:衰老;衰弱。
4:磨灭,消散。
5:作国画用土笔勾勒草图。

殁而无朽,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mò ér wú xiǔ)。abac式组合,殁而无朽意思是:形容人死后其精神或功绩永不磨灭,流传后世。 强调人的精神或功绩能够超越生命,永久流传,激励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