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异乡 jī lǚ yì xiāng

abac式
拼音jī lǚ yì xiāng
注音ㄐㄧㄌㄩˇㄧˋㄒㄧㄤ
繁体羈旅異鄉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羁旅异乡的解释
形容人在外地旅居,表达一种漂泊异乡的感受。
出处

1.

《资治通鉴·唐纪》:“今诸道发兵各二三千人,势力单弱,羁旅异乡,与贼不相谙委,望风慑惧。”

2.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虽然原文没有直接使用该成语,但表达了相似的情感。
寓意
表达一种漂泊异乡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提醒人们珍惜亲情和故土。
列子

1.

他在国外工作多年,常常感到羁旅异乡的孤独。

2.

每逢佳节倍思亲,羁旅异乡的他更加思念家乡。

3.

她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生活,深感羁旅异乡的辛酸。

4.

羁旅异乡的日子让他更加珍惜与家人的团聚时光。

5.

虽然羁旅异乡,但他努力适应新的环境,逐渐找到了归属感。

羁旅异乡的翻译
德语
in einem fremden Land reisen
日语
異郷を旅する
法语
voyager en terre étrangère
英语
traveling in a foreign land
羁旅异乡的字意分解
1:(会意。从网(罒),从革(皮革),从马。合起来表示用皮革制成的网络来把马络住。本义:马笼头)。
2:同本义。
3:古代女孩留在头顶像马络头一般的头发。
4:套上笼头。
5:系,捆绑;束缚,拘束。
6:寄居;旅寓。
7:停留。
1:(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众人站在旗下。旗,指军旗;人,指士兵。小篆字形,表示旌旗;从“从”,表示众人,即士兵。本义:古代军队五百人为一旅)。
2:军队编制单位。上古一般以五百人为旅,齐制二千人为旅。现代指师以下的单位,基本上由司令部和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团或大队组成的战术和行政单位。
3:又。
4:军队。
5:在外的人,旅人。
6:旅行;旅途。
7:旅馆。
8:众人;众子弟。
9:次序。
10:脊骨。
11:寄居外地,旅居。
12:旅行。
13:俱,一同。
14:不种而生,野生。
15:姓。
1:(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2:同本义。
3:不同。
4:其他,别的。
5:护翼。
6:区别;分开。
7:觉得奇怪;诧异。
8:恭敬。
9:辅助。
10:怪异不祥之事;灾异。
11:指特殊本领、才能。
xiāng
1:(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2:“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3:乡村,城市外的区域。
4:家乡,故乡。在客地称原籍为乡。
5:地方;处所。
6:用作动词,读xiàng
7:姓。

羁旅异乡,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jī lǚ yì xiāng)。abac式组合,羁旅异乡意思是:形容人在外地旅居,表达一种漂泊异乡的感受。 表达一种漂泊异乡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提醒人们珍惜亲情和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