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无与二 céng wú yǔ èr

abac式
拼音céng wú yǔ èr
注音ㄘㄥˊㄇㄛˊㄩˊㄦˋ
繁体曾無與二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曾无与二的解释
形容曾经没有第二个人或事物能与之相比,强调某人或某物的独特性和卓越性。
出处

1.

晋·刘琨《劝进表》:“亿兆攸归,曾无与二。”

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句为“吾闻汉王多多益善,项羽独以我为无与二”,意为项羽认为自己没有对手。
寓意
强调个人的卓越和独特性,激励人们追求卓越。
列子

1.

他的绘画技巧曾无与二,深受大家的喜爱。

2.

这部电影的特效曾无与二,令人震撼。

3.

她在比赛中的表现曾无与二,赢得了所有人的掌声。

4.

这款游戏的设计曾无与二,吸引了大量玩家。

5.

他的演讲能力曾无与二,每次都能打动听众。

6.

于时武皇之胤,惟有建兴,众望攸归,~。 ★《晋书·贾胥传》

曾无与二的翻译
德语
unübertroffen
日语
比類なき
法语
sans égal
英语
unrivaled
曾无与二的字意分解
céng
1:(形声。从八,从曰。本义未明。副词。用来加强语气)。
2:过去发生过——表示有过某些行为或情况。
3:竟,竟然;尚。
4:重叠。
zēng
1:重。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
2:谦词。犹“末”。
3:高举的样子。
4:“增”的本字。增加。
5:乃,竟。
6:表示相承,相当于“则”、“是”、“就”。
7:姓。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7:未,不曾,没。
8:不必,不值得。
9:
10: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11: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12:用在句首,无义。
1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1:(会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與”,从与,从舁(yú),共同抬起,与,给予。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
2:同本义。
3:交往;交好。
4:奖赏。
5:帮助;援助。
6:随从;随着。
7:等候,等待。
8:允许。
9:交付,偿还。
10:亲近。
11:党与;朋党。
12:盟国,友邦。
13:类;同类。
14:跟;和;及。
15:对于;于。
16: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
1:参与。
1:
èr
1:(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2:一加一的和。
3:排列顺序中第二位的。

曾无与二,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céng wú yǔ èr)。abac式组合,曾无与二意思是:形容曾经没有第二个人或事物能与之相比,强调某人或某物的独特性和卓越性。 强调个人的卓越和独特性,激励人们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