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子来 shù mín zǐ lái

abac式
拼音shù mín zǐ lái
注音ㄕㄨˋㄇㄧㄣˊㄗˋㄌㄞˊ
繁体庻民子來
感情中性
近义词
  • 平民出身
  • 寒门子弟
  • 布衣之子
反义词
庶民子来的解释
形容平民百姓子弟出身,强调出身普通,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
出处

1.

《诗经·大雅·灵台》:“经史勿亟,庶民子来。”

2.

出自《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皆为人奴。秦末起义,号召天下,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后人用“庶民子来”形容出身平凡。
寓意
强调不论出身如何,凭借个人努力同样可以取得成就,体现了对平凡出身的尊重和对个人奋斗的鼓励。
列子

1.

虽然他是庶民子来,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公司的高管。

2.

这个作家出身庶民子来,但他的作品却深受读者喜爱。

3.

她虽然是庶民子来,但她的才华在比赛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4.

他虽然是庶民子来,但通过不懈努力考上了名牌大学。

5.

这个演员虽然是庶民子来,但凭借出色的演技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6.

~,五福交应。 ★宋·苏轼《代滕达道景灵宫奉安表》

庶民子来的翻译
德语
aus einfachen Verhältnissen
日语
庶民の子
法语
d'origine modeste
英语
of humble origin
庶民子来的字意分解
shù
1:众多。
2:各种。
3:几乎,将近,差不多。
4:百姓;平民。
5:庶子,非嫡配所生的孩子;宗族的旁支。
6:也许;或许。
7:幸而,幸得。
8:但愿,希冀。
9:姓。
zhù
1:煮。
mín
1:(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2:同本义。
3:泛指人。
4:民间的。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同本义。
3: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4: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5:子孙。
6: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7: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8:人的通称。
9: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10: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11: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12:地支的第一位。
13: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14: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15:用以纪日。
16: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17:子夜。
18:专指女儿。
19: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20:小。
21:幼小。
22: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23:收养为子。
24:结果实。
25: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26: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27:相当于“虽然”。
28: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29:姓。
1:构词后缀。
2: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3:个别量词后缀。
lái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麰”(或写作“牟”))。
2:同本义。
3:未来,将来。
4:由彼至此;由远到近。与“去”、“往”相对。
5:归,回来,返回。
6:归服;归顺。
7:招来;招致。后多作“徕”。
8:表示动作的趋向。
9:赐予。
10:赐予。
11:这。
12:无义,译作“了”,“吧”,或不译。
13:以来,表示时间从过去某时持续到现在。
14:用于句尾。
15:姓。
lài
1:慰劳。

庶民子来,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ù mín zǐ lái)。abac式组合,庶民子来意思是:形容平民百姓子弟出身,强调出身普通,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 强调不论出身如何,凭借个人努力同样可以取得成就,体现了对平凡出身的尊重和对个人奋斗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