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雷不及掩耳 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

abcd式
拼音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
注音ㄐㄧˊㄌㄟˊㄅㄨˋㄐㄧˊㄧㄢˇㄦˇ
繁体疾靬不及掩耳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疾雷不及掩耳的解释
形容动作或事情发生得非常迅速,出人意料,来不及防备。
出处

1.

《六韬·龙韬·军势》:“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句为“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寓意
强调速度之快和出其不意,提醒人们要时刻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列子

1.

他突然出现在门口,疾雷不及掩耳地吓了我一跳。

2.

比赛中,他疾雷不及掩耳地抢到了球,赢得了掌声。

3.

她疾雷不及掩耳地解决了难题,让大家都感到惊讶。

4.

小狗疾雷不及掩耳地冲出门外,追逐一只小鸟。

5.

他疾雷不及掩耳地完成任务,赢得了大家的赞赏。

6.

他们或者未必起身,给他们个疾雷不及掩耳,拿了就走,必不使一名漏网。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七回

疾雷不及掩耳的翻译
德语
schnell wie der Blitz
日语
電光石火
法语
rapide comme l'éclair
英语
as fast as lightning
疾雷不及掩耳的字意分解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矢,字形象人腋下中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本义:受兵伤。泛指疾病)。
2:轻微的叫疾。
3:泛指病。
4:疫疠;发生疫疠。
5:痛苦;忧患。
6:缺点,毛病,瑕疵。
7:快速;急速。
8:敏捷;轻快。
9:急剧而猛烈。
10:强大,宏大。
11:患病,生一般的病。
12:厌恶;憎恨。
13:嫌怨。
14:妒忌。
15:忧虑。
léi
1:(象形。甲骨文,中间象闪电,圆圈和小点表示雷声。整个字形象雷声和闪电相伴而作。小篆变成了会意字,从雨,下象雷声相连之形,表示打雷下雨。本义: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响)。
2:同本义。
3:剧响,巨大声响 。
4:古酒器名。
5:打雷。
6:,敲击。
7:姓。
lèi
1: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2:同本义。
3:至,达到。
4:待,等到。
5:遭受。
6:比得上,能与…相比。
7:连累;关联。
8:供应。
9:趁。
10:和,与。
11:——表示反问,相当于“岂”。
12:——表示頻率,相当于“又”。
13:——表示程度,相当于“极”。
14:姓。

疾雷不及掩耳,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abcd式组合,疾雷不及掩耳意思是:形容动作或事情发生得非常迅速,出人意料,来不及防备。 强调速度之快和出其不意,提醒人们要时刻准备应对突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