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书不择笔的解释
形容有能力的人不挑剔工具,能够用任何笔写字,引申为有能力的人不拘泥于工具或条件。
出处
1.
明·王肯堂《郁冈·斋笔》:“能书不择笔,此浪语也。古来唯称率吏不择笔。”2.
出自《后汉书·班固传》,原文为“能书不择笔”,意思是班固写作时不挑剔笔的质量。寓意
强调有能力的人不拘泥于外在条件,体现出一种灵活应变和不畏困难的精神。
列子
1.
小王在野外写生时,遇到没有画笔的情况,他用树枝代替,真是能书不择笔。2.
李老师在课堂上用粉笔写字,粉笔断了,他立刻用粉笔头继续写,真是能书不择笔。3.
张大爷在书法比赛中,忘记带毛笔,用普通的签字笔写字,依然夺得冠军,真是能书不择笔。4.
小明在考试时,忘记带钢笔,用铅笔答题,依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真是能书不择笔。5.
在户外写生时,画家用随手捡到的树叶蘸着颜料作画,真是能书不择笔。能书不择笔的翻译
德语
Ein talentierter Mensch wählt seine Werkzeuge nicht aus.
日语
才能のある人は道具を選ばない。
法语
Un homme de talent ne choisit pas ses outils.
英语
A skilled person does not choose their tools.
能书不择笔的字意分解
néng
1:(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2: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3:才能,能力。
4:有才能的人。
5:又。
6:形状。
7:能够,主、客条件具备,会作,会做,会完成。
8:会;善于。
9:友好,亲善;和睦。
10:忍受。
11:表示指示或程度,相当于“如此”、“这样”。
shū
1:(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2:同本义。
3:画。
4: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5:信件,信函。
6:奏章;文书,文件。
7:书法。
8:《尚书》的简称。
9:文字。
10:又如:书理(即文理。文辞之义理与脉络);书士(从事文字、文书工作的人员);书轨(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书计(文字与筹算)。
11:指“六书”,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
12:古代皇帝的诏书。
13:姓。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能书不择笔,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néng shū bù zé bǐ)。abcd式组合,能书不择笔意思是:形容有能力的人不挑剔工具,能够用任何笔写字,引申为有能力的人不拘泥于工具或条件。 强调有能力的人不拘泥于外在条件,体现出一种灵活应变和不畏困难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