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有词的解释
形容一个人不停地念叨着一些话,通常是指在做某事时口中不断地念着咒语、经文或其他语句。
出处
1.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六回:“贺统军见折了两个兄弟,便口中念念有词,作起妖法。”2.
出自《西游记》第九回:“行者闻言,却也心惊,只得念念有词,念动真言,护持三藏。”寓意
强调人在做某事时专注和执着的状态。
列子
1.
小明在做作业时,念念有词地背诵着乘法口诀。2.
老奶奶在做饭时,念念有词地念着食谱上的步骤。3.
小朋友在画画时,念念有词地重复着老师教的技巧。4.
他在练习瑜伽时,念念有词地默念着冥想的咒语。5.
小女孩在玩过家家时,念念有词地模仿妈妈做饭的样子。6.
至三更时,仗剑步罡,焚符一道,口中~,把令牌一拍,只见李邕忽从壁间步出。 ★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八十四回念念有词的翻译
德语
murmeln
日语
ブツブツ言う
法语
marmonner
英语
mumbling
念念有词的字意分解
niàn
1:(形声。从心,今声。本义:常思;思念,惦念)。
2:同本义。
3:思考, 考虑。
4:引申为忧虑。
5:哀怜,可怜。
6:想法;念头。
7:二十。
8:佛教名词。法相宗别境之一。指记忆。
9:诵读,按字读出声。
10:姓。
niàn
1:(形声。从心,今声。本义:常思;思念,惦念)。
2:同本义。
3:思考, 考虑。
4:引申为忧虑。
5:哀怜,可怜。
6:想法;念头。
7:二十。
8:佛教名词。法相宗别境之一。指记忆。
9:诵读,按字读出声。
10:姓。
yǒu
1:(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同本义。
3:存在。
4:取得,获得,占有。
5:相当于“或”。或许。
6: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yòu
1:
cí
1:(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2:同本义。
3:诗文中的词语。
4:状纸;诉讼。
5: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6:说,告诉。

念念有词,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niàn niàn yǒu cí)。aabb式组合,念念有词意思是:形容一个人不停地念叨着一些话,通常是指在做某事时口中不断地念着咒语、经文或其他语句。 强调人在做某事时专注和执着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