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齐鼓不齐的解释
形容表面上看似整齐划一,实际上却存在不协调、不一致的情况。
出处
出自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原句为“锣齐鼓不齐”,用来比喻表面上的整齐与实际的不一致。
寓意
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的整齐所蒙蔽,要注意实际的效果和一致性。
列子
1.
乐队排练时,锣齐鼓不齐,影响了整体的演奏效果。2.
公司的新项目虽然计划得很完美,但执行过程中锣齐鼓不齐,进度大受影响。3.
这个团队表面上团结一致,但实际上锣齐鼓不齐,内部矛盾重重。4.
比赛时,啦啦队的动作锣齐鼓不齐,显得有些混乱。5.
家庭聚会上,大家虽然都到齐了,但气氛锣齐鼓不齐,感觉有些尴尬。6.
~,我们何时才能开一个团圆会。锣齐鼓不齐的翻译
德语
scheinbar koordiniert, aber tatsächlich nicht synchron
日语
表面上は整然としているが、実際には不揃い
法语
semblant coordonné mais en réalité désynchronisé
英语
seemingly coordinated but actually out of sync
锣齐鼓不齐的字意分解
luó
1:带卷边的青铜圆盘 ,通常用槌子击打就发出柔和而洪亮、能传得很远的声音。
2:又。
jì
1:调味品。
2:合金。
3:登,升。
qí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禾麦穗头长得平整的样子。小篆字形下面多了两条线,表示地面。本义:禾麦吐穗上平整)。
2:同本义。
3:整齐。
4:平等。
5:全,齐全。
6:好。
7:疾,敏捷。
8:(zhai)。肃敬。
9:同等,相等。
10:整治。
11:达到同样高度。
12:使整齐。
13:(zhāi)。斋戒。
14:资助。
15:朝代名 。南北朝时代,南朝萧道成代宋为帝,国号齐,史称南齐(479—502);北朝高洋代北魏为帝,国号齐,史称北齐(550—557)。
16:齐国 。中国周朝分封的诸候国名(公元前1122—前265),在今山东省。
17:又。
18:肚脐。
19:中央。
20:同,并,一齐,皆。
21:又。
22:从。
gǔ
1:(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2:同本义。
3:鼓面。
4:指鼓声。
5:钟磬被敲击之处。
6:古国名。春秋时鼓国,在今河北省晋县,白狄的一支,为晋国所灭。
7:古代量器名。四钧为石,四石为鼓。
8:击鼓进攻。
9:泛指敲击, 弹奏。
10:挥动。
11:拍打;振动。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锣齐鼓不齐,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luó qí gǔ bù qí)。abac式组合,锣齐鼓不齐意思是:形容表面上看似整齐划一,实际上却存在不协调、不一致的情况。 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的整齐所蒙蔽,要注意实际的效果和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