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外汉的解释
指的是生活在国外但对祖国文化和语言仍有深厚感情的华人。
出处
1.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慕容垂歌辞》:“我身分自当,枉杀墙外汉。”2.
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海外华人的称呼,特指那些在国外生活但仍保持中国文化认同的人。寓意
表达对海外华人的认同和尊重,强调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性。
列子
1.
在海外举行的文化节上,墙外汉们兴高采烈地展示中国传统舞蹈。2.
墙外汉小李每年都会回国探亲,感受故乡的变化。3.
墙外汉们成立了一个微信群,定期分享家乡的美食和文化。4.
在国外读书的墙外汉们常常聚在一起过春节,感受家的温暖。5.
墙外汉老张在海外开了家中餐馆,吸引了很多当地人和游客。墙外汉的翻译
德语
überseechinesen
日语
海外華人
法语
Chinois d'outre-mer
英语
overseas Chinese
墙外汉的字意分解
qiáng
1:(会意。从啬,从土。“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本义: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
2:同本义。
3:门屏。
wài
1:(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2: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3:外表;仪表。
4:表面。
5: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6:外地;异乡。
7:母亲、妻子、姐妹或儿女方面的(指亲属)。
8:指外廷臣僚。
9:指地方官。亦谓京官调任地方官。
10:以外。
11:又如:外作(正业之外的事);外郡(京都以外的州郡);外埠(本地以外的城镇);外境(国境以外的地区)。
12:外来的。
13:又如:外寇(外来的敌兵);外祟(外来的鬼怪、祸祟);外忧(外来的忧患);外比(外附,勾结外乱)。
14:传统戏曲脚色行当。
15:疏远。关系、感情上保持距离。
16:背离。
17:排斥。
18:抛弃。
19:另外;其他;别的。
20:非正式的,非正规的,不正当的。
hàn
1:(会意。从水難(省去隹)声。音熯。本义:水名。即汉水)。
2:同本义,又叫汉江,长江的最大支流。
3:银河。也称云汉、银汉、天汉。
4:朝代名,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共历24帝,统治406年。
5:国名。
6:(公元 221—263)三国之一。史称季汉,又称蜀汉。刘备所建。
7:(公元 304—329)东晋十六国之一。西晋时刘渊称汉,后改为赵,史称前赵。
8:(公元311—347)东晋十六国之一。西晋时李雄称帝,国号成,至李寿时,改号为汉,史称成汉,也称后蜀。
9:(公元917—971)五代十国之一。刘隐称帝,国号汉,史称南汉。

墙外汉,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qiáng wài hàn)。abcd式组合,墙外汉意思是:指的是生活在国外但对祖国文化和语言仍有深厚感情的华人。 表达对海外华人的认同和尊重,强调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