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不胜众的解释
形容兵力或人数少的一方难以战胜兵力或人数多的一方,强调力量悬殊。
出处
1.
《吕氏春秋·壅塞》:“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2.
《左传·成公二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寡不胜众,勇不胜兵,吾知吾之不若也。'寓意
提醒人们在面对力量悬殊的局面时,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合理的策略。
列子
1.
在比赛中,小队员们寡不胜众,但他们仍然努力拼搏。2.
面对敌方的大军,守城士兵虽然寡不胜众,却英勇抵抗。3.
在争夺球权时,我们队员寡不胜众,但他们没有放弃。4.
虽然我们的人数少,寡不胜众,但我们团结一致,取得了胜利。5.
在辩论赛中,我们团队寡不胜众,但凭借精彩的表现赢得了观众的掌声。6.
若人君不加裁决,使人臣各行其意,则朝夕斗讼,弱不胜强,~。 ★宋·司马光《乞裁断政事札子》寡不胜众的翻译
德语
die Wenigen können die Vielen nicht besiegen
日语
少は多に勝てない
法语
les faibles ne peuvent vaincre les forts
英语
the few cannot overcome the many
寡不胜众的字意分解
guǎ
1:少;缺少。
2:孤独;孤单。
3:倒霉;不吉利。
4:淡而无味。
5:寡妇,丈夫死去后还未再嫁的女人。
6:(会意。金文字形,从“宀”(mián),从“页”(xié),是一个人独处屋下的形象。本义:古代妇人丧夫,男子无妻或丧偶,都叫寡)。
7:同本义。
8:减少。
9:舍弃。
10:丧失配偶。
11:后渐以专指妇人丧夫。
12:古代王侯的谦称。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shèng
1:(形声。从力,朕(zhèn)声。本义:胜任,禁得起)。
2:同本义。
3:战胜,打败。
4:胜过;超过。
5:一说通“称”。相当;相称。
6:克制;制服。
7:上升。
8:特指名胜古迹。
9:容积单位。
10:古代妇女首饰。
11:胜利。
12:非常美好;美妙。
13:尽;完。
14:姓。
zhòng
1:(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2:同本义。
3:又。
4:又。
5:指诸事,万事。
6:指百官;群臣。
7:兵;军队。亦指丁壮可为兵者。
8:殷、周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或管理奴隶的人。
9:佛家语。用以指教徒人数。
10:众多,与“寡”、“少”相对。
11:又。
12:又。
13:广泛;普遍。
14:姓。

寡不胜众,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guǎ bù shèng zhòng)。abcd式组合,寡不胜众意思是:形容兵力或人数少的一方难以战胜兵力或人数多的一方,强调力量悬殊。 提醒人们在面对力量悬殊的局面时,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合理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