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无成 yī shì wú chéng

abcd式
拼音yī shì wú chéng
注音ㄧㄕˋㄇㄛˊㄔㄥˊ
繁体一事無成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一事无成的解释
形容一个人一件事也没做成,毫无成就。
出处

1.

唐·白居易《除夜寄微之》诗:“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2.

出自《三国志·蜀书·谯周传》,原文为“一事无成,徒取辱耳”。
寓意
提醒人们要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否则容易一事无成。
列子

1.

他虽然努力了很久,但最终还是一事无成,感到非常沮丧。

2.

小王尝试了很多项目,但都以失败告终,真是的一事无成。

3.

尽管他有满腔的热情,但由于缺乏经验,结果还是一事无成。

4.

她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最终一事无成。

5.

他花了很多时间学习,但考试成绩依然很差,真是的一事无成。

6.

员乃投镜于地,痛哭曰:“~,双鬓已斑,天乎,天乎!”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

一事无成的翻译
德语
nichts erreichen
日语
何も達成しない
法语
ne rien accomplir
英语
achieve nothing
一事无成的字意分解
1:(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同本义。
3:序数的第一位。
4: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全;满。
7:统一。
8:专一。
9:都,一概。
10:一经。
shì
1:(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同本义。
3: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4:职业。
5:事情。
6:事业。
7:事故,事件。
8:典故;故事。
9:情况,情形。
10:侍奉;供奉。
11:做,从事。
12:使用;役使。
13:奉行。
14:治理;办理。
15:任用。
16:件;副。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7:未,不曾,没。
8:不必,不值得。
9:
10: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11: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12:用在句首,无义。
1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ché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2:同本义。
3:变成;成为。
4:形成。
5:事物生长到一定的状态;长成。
6:树立。
7:平定;讲和。
8:成功。

一事无成,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ī shì wú chéng)。abcd式组合,一事无成意思是:形容一个人一件事也没做成,毫无成就。 提醒人们要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否则容易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