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俗易教 biàn sú yì jiào

abcd式
拼音biàn sú yì jiào
注音ㄅㄧㄢˋㄙㄨˊㄧˋㄐㄧㄠˋ
繁体變俗易教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变俗易教的解释
形容容易接受教化,易于改变旧习俗。
出处

1.

《管子七法》:“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

2.

出自《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虽然该成语本身未在古籍中直接出现,但其含义与儒家思想中的教化理念相符。
寓意
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人们对教育的接受能力,鼓励通过教育改变旧习俗。
列子

1.

通过社区的文化活动,居民们变得变俗易教,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

2.

在老师的耐心教育下,调皮的学生逐渐变得变俗易教,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

3.

新来的管理者通过一系列改革,使得员工们变得变俗易教,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4.

通过家庭教育的引导,孩子们变得变俗易教,懂得了尊敬长辈和礼貌待人。

5.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变得变俗易教,积极参与到学习和文化活动中。

变俗易教的翻译
德语
leicht beeinflussbar und bildbar
日语
容易に影響され教育される
法语
facilement influencé et éduqué
英语
easily influenced and educated
变俗易教的字意分解
biàn
1:(形声。从攴(pū),孌(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2:同本义。
3:变通。
4:发动事变。
5:事变,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6:灾异,异常的自然现象。
1:(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2: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3:佛教称尘世间为俗,与出家相对。
4:一般人;百姓。
5:平凡;普通;一般。
6:庸俗,不雅,缺乏修养的。
7:世俗。
8:通俗,流行。
9:从其习俗。
10:厌烦,腻味。
1:(象形。本义:蜥易)。
2:换,交换。
3:改变,更改。
4:替代。
5:蔓延;传播。
6:治,整治。
7:轻视。含有“不以为意”的意思。
8:容易。与“难”相对。
9:简易,简省。
10:平坦。
11:古代指阴阳变代消长的现象。
12:古代卜筮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合称三易。
13:《周易》的简称。
14:古代占卜官名。
15:卜筮之象,古代以示吉凶祸福。
16:弹奏弦乐器拽法之一,即中指向外,拨动琴弦。
17:边界。
18:州名 。治所在今河北省易县。
19:易水的简称 。在现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
20:姓。
jiāo
1: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2:使;令;让。
jiào
1:(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2:同本义。
3:叫;让。
4:教育;教材。

变俗易教,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biàn sú yì jiào)。abcd式组合,变俗易教意思是:形容容易接受教化,易于改变旧习俗。 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人们对教育的接受能力,鼓励通过教育改变旧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