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之有道的解释
形容求取学问、知识或解决问题有正确的途径和方法。
出处
1.
《孟子·尽心上》:“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2.
出自《论语·述而》:'子曰:'求之有道,得之有方。''寓意
强调在追求知识或解决问题时,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列子
1.
他在学习数学时,总是求之有道,先理解基本概念再做题。2.
她在研究项目中求之有道,逐步解决了复杂的问题。3.
小明在学习英语时求之有道,从词汇积累到语法练习。4.
他求之有道,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步掌握了复杂的技术。5.
她在学习绘画时求之有道,先打好基础再进行创作。6.
太公何力,比干何罪,循性而行指,或害或利。~,得之在命。 ★淮南子·缪称训》求之有道的翻译
德语
Wissen auf dem richtigen Weg suchen
日语
求道を持つ
法语
chercher la connaissance avec la bonne méthode
英语
seek knowledge with the right approach
求之有道的字意分解
qiú
1:(《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2:“裘”的古字。皮衣。
3:请求;干请;乞助。
4: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5:索取。
6:探索。
7:责备,责求。
8:招来。
9:贪求;贪婪。
10:聚合。
11:贿赂。
12:姓。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yǒu
1:(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同本义。
3:存在。
4:取得,获得,占有。
5:相当于“或”。或许。
6: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yòu
1:
dào
1:(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2:同本义。
3:道德,道义、正义。
4:道教的教义。
5:道教;道士。
6:路程;行程。
7:方式,方法;技能。
8:地域的区划名 。汉制,县有蛮夷的称“道”。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如“凤庐道”。
9:学术 或宗教教义。
10: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
11:方向;志向。
12:说,讲。
13:取道,经过。
14:引导,疏导。
15:料;想,以为。
16:从,由。

求之有道,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qiú zhī yǒu dào)。abcd式组合,求之有道意思是:形容求取学问、知识或解决问题有正确的途径和方法。 强调在追求知识或解决问题时,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循序渐进,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