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言庸违 jìng yán yōng wéi

abac式
拼音jìng yán yōng wéi
注音ㄐㄧㄥˋㄧㄢˊㄩㄥㄨㄟˊ
繁体靖言庸違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靖言庸违的解释
形容言辞平庸,违背常理。常用来批评某人的言论缺乏新意且不合逻辑。
出处

1.

东汉·班固《汉书·王尊传》:“伤害阴阳,为国家忧,无承用诏书之意,靖言庸违,象龚滔天。”

2.

出自《汉书·元帝纪》,原句为'靖言庸违,讫何所成',意在批评当时的言论平庸且违背常理。
寓意
提醒人们在言辞和行动中要避免平庸和违背常理,追求创新和合理性。
列子

1.

他在演讲中说了很多靖言庸违的内容,听众逐渐失去了兴趣。

2.

每次开会,小李总是一些靖言庸违的意见,大家都觉得无聊。

3.

他的文章充满了靖言庸违的句子,完全没有新意。

4.

这个方案充满了靖言庸违的建议,根本无法实施。

5.

她在辩论中说了很多靖言庸违的话,完全没有说服力。

6.

此乃欺罔天听,~,当伏共兜之诛,以清唐虞之治。 ★宋·司马光《辞知制诰第四状》

靖言庸违的翻译
德语
abgedroschen und unvernünftig
日语
陳腐かつ不合理
法语
banal et déraisonnable
英语
trite and unreasonable
靖言庸违的字意分解
jìng
1:(形声。从立,青声。本义:立容安静)。
2:同本义。
3:安定;和平。
4:善。
5:细小。
6:谦卑恭敬的样子。
7:使安定。
8:止息。
9:平定。
10:治理。
11:思念。
12:立。
13:图谋。
14:表彰。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yōng
1:(会意。小篆字形。从用,从庚。“庚更”同音,表更换。先做某事,然后更换做别的事。本义:用;需要)。
2:同本义。
3:靖潜庸回。——《左传·文公十八年》。
4:常与否定副词“无”、“勿”、“弗”连用。
5:任用。
6:受雇用,出卖劳动力。
7:酬其功劳。
8:平常。
9:平庸。
10:昏庸,庸下。
11:功勋。
12:受雇用的人。
13:劳苦。
14:受雇者的工钱。
15:古国名,在今湖北省。
16:或许,大概。
17:表示反问,可译为“难道”、“岂”、“哪里”。
18:姓。
wéi
1:(形声。从辵(chuò),韦声。本义:离开;背离)。
2:同本义。
3:避开。
4:违背;违反。
5:恨。

靖言庸违,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jìng yán yōng wéi)。abac式组合,靖言庸违意思是:形容言辞平庸,违背常理。常用来批评某人的言论缺乏新意且不合逻辑。 提醒人们在言辞和行动中要避免平庸和违背常理,追求创新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