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视不理的解释
指看到事情发生而不采取任何行动,漠不关心。
出处
1.
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坐视不理,不游不击,或游而不击的态度,是要不得的。”2.
出自《三国志·魏书·钟会传》:'坐视不理,则法将安施?'寓意
提醒人们面对问题时应积极采取行动,而不是冷漠旁观。
列子
1.
看到同学被欺负,他却坐视不理,令人失望。2.
邻居家失火,他竟然坐视不理,真是冷漠。3.
朋友遇到困难,他总是坐视不理,让人寒心。4.
看到小动物受伤,她却坐视不理,实在不应该。5.
公司出现问题,他却坐视不理,最终导致严重后果。6.
欧阳山《三家巷》:“你们不但~,并且趁火打劫。”坐视不理的翻译
德语
untätig zusehen
日语
傍観する
法语
rester inactif
英语
stand by and do nothing
坐视不理的字意分解
zuò
1:(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2:同本义。
3:现代在椅、凳出现后,凡将臀部置于椅、凳以支持身体的重量者皆为坐。
4:引申为就坐,就任,包含“主持”、“掌管”的意思。
5:定罪,由…而获罪。
6:因…犯罪,触犯法律。
7:居留,停留。
8:守,防守。
9:坐儿,坐位。后来写作“座”。
10:因为;由于。
shì
1:(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2:同本义。
3:考察,察看,审察。
4:治理,处理。
5:看待。
6:向…表示。
7:比照。
8:效法。
9:接纳。
10:眼;眼力;视线。
11:水名。即“涀水” 。在河南省叶县西。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lǐ
1:(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2:同本义。
3:治理;管理。
4:整理,使有条理、有秩序。
5:又。
6:温习;熟习。
7:区分;辨别。
8:理睬,理会。
9:操理。
10:纹理;条理。
11:法律;司法官。
12:道理,义理。
13:又。
14:使者。
15:媒人。
16:狱官。
17:治理得很好。

坐视不理,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uò shì bù lǐ)。abac式组合,坐视不理意思是:指看到事情发生而不采取任何行动,漠不关心。 提醒人们面对问题时应积极采取行动,而不是冷漠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