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不聊生的解释
形容人民生活困苦,无以为生,日子过得艰难。
出处
1.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财匮力尽,民不聊生。”2.
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原句为'民不聊生,盗贼蜂起'。寓意
表达对人民生活困苦的同情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列子
1.
经历了长时间的干旱,村民们民不聊生,只能盼望雨水的到来。2.
由于连年的战乱,百姓们民不聊生,四处逃难。3.
工厂倒闭后,许多工人失去了工作,家庭生活民不聊生。4.
在灾难过后,很多家庭失去了家园,生活民不聊生。5.
物价飞涨,工资却没有增加,导致许多家庭民不聊生。6.
在那些年月,军阀混战,土匪横行,~。 ★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民不聊生的翻译
德语
das Volk ist in Not
日语
民は生きるに困る
法语
le peuple est en détresse
英语
people are in dire straits
民不聊生的字意分解
mín
1:(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2:同本义。
3:泛指人。
4:民间的。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liáo
1:(形声。从耳,卯(mǎo)声。本义:耳鸣)。
2:同本义。
3:依赖,凭藉。
4:略微,略。
5:姑且,暂且。
6:惊恐,恐惧的样子。
shē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2:同本义。
3:生育;养育。
4:生存;活。与“死”相对。
5:滋生;产生。
6:救活,使活。
7:制造。
8:生产;制作。
9:生命。
10:人的一生。
11:生活。
12:后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13:老师称弟子,或弟子自称;学生。
14:妓女。
15:俘虏。
16:年长有学问、有德行的人。“先生”的省称。
17:儒生;读书人的通称。
18:资质;禀赋。
19:天生,生来。
20:生的,未煮熟的。
21:新鲜的。
22:生疏。
23:具有活力的。
24:很、甚、极其。
25:姓。

民不聊生,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mín bù liáo shēng)。abcd式组合,民不聊生意思是:形容人民生活困苦,无以为生,日子过得艰难。 表达对人民生活困苦的同情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