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笔磬折 zān bǐ qìng zhé

abcd式
拼音zān bǐ qìng zhé
注音ㄗㄢㄅㄧˇㄑㄧㄥˋㄕㄜˊ
繁体簮筆磬摺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簪笔磬折的解释
形容文人雅士的风度和风雅,特指以簪子插在头发上,笔放在腰间,磬在手,鞠躬行礼的姿态,象征着文人雅士的谦恭和礼节。
出处

1.

《史记·滑稽列传》:“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

2.

出自唐代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原文中提到“簪笔磬折,揖让升降”,描述文人之间的礼节和风度。
寓意
强调文人雅士的谦恭和礼节,体现出对文化修养和传统礼仪的重视。
列子

1.

他在书法展上以簪笔磬折的姿态向观众致意,赢得了大家的赞赏。

2.

古装剧中,文人雅士们常常以簪笔磬折的方式相互问候。

3.

他用簪笔磬折的礼节迎接贵宾,显示出深厚的文化修养。

4.

在传统的文化活动中,主持人常常以簪笔磬折的姿态开场。

5.

她在诗歌朗诵会上用簪笔磬折的姿势向观众鞠躬,显得格外优雅。

簪笔磬折的翻译
德语
elegante Haltung mit Haarnadel und Stift
日语
簪と筆を持った優雅な態度
法语
élégance avec une épingle à cheveux et un stylo
英语
elegant demeanor with a hairpin and a pen
簪笔磬折的字意分解
zān
1:(形声。从竹,賛(zǎn)声。古文字形,象针形头饰形。本义:簪子。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 同本义。
2:插戴在头上。
3:连缀。
1:(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同本义。
3:笔法。曲笔,伏笔。
4:书写;记载。
5: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qìng
1:(象形。甲骨文字形。手又持小槌像击磬的形象。本义:古代乐器。用石或玉雕成。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
2:同本义。
3:弯腰。表示谦恭。
4:假借为“骋”。纵马奔驰。
5:空,尽。
shé
1:使断成两截(如在变形应力或张应力下)。
zhē
1:倒过来倒过去。
zhé
1:(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2:同本义。
3:引申为曲折;弯。
4:反转;改变方向。
5:屈服;折服。
6:挫伤,挫折。
7:折合;抵当。
8:损失;减损。
9:毁坏。
10:汉字笔画名。
11:戏曲名词。元、明杂剧剧本中的一个段落,每剧大都四折 。其中可单独演出的一折,叫“折子戏”。
12:折叠。
13:转折;曲折。
14:姓。

簪笔磬折,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zān bǐ qìng zhé)。abcd式组合,簪笔磬折意思是:形容文人雅士的风度和风雅,特指以簪子插在头发上,笔放在腰间,磬在手,鞠躬行礼的姿态,象征着文人雅士的谦恭和礼节。 强调文人雅士的谦恭和礼节,体现出对文化修养和传统礼仪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