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私斗,怯于公愤 yǒng yú sī dòu, qiè yú gōng fèn

abac式
拼音yǒng yú sī dòu, qiè yú gōng fèn
注音ㄩㄥˇㄩˊㄩˊㄙㄉㄡˋㄑㄧㄝˋㄩˊㄩˊㄍㄨㄥㄈㄣˋ
繁体勇于于私鬥怯于于公憤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勇于私斗,怯于公愤的解释
形容一个人在私下争斗时勇敢,但在面对公众的愤怒时却表现得胆怯。
出处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句为“勇于私斗,怯于公战”,后演变成“勇于私斗,怯于公愤”。
寓意
提醒人们在面对不同情境时应保持一致的勇气和道德标准,不要因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双重标准。
列子

1.

小李在和同事发生争执时勇于私斗,但在大家批评他时却怯于公愤。

2.

班里的小强在打架时总是不怕,但一到班会上被批评就怯于公愤。

3.

在家庭内部,弟弟总是勇于私斗,但面对邻居的指责时却怯于公愤。

4.

公司里的老王在小团体内争斗时表现得勇敢,但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却怯于公愤。

5.

在朋友圈里,小张总是勇于私斗,但在面对全校师生的批评时却怯于公愤。

勇于私斗,怯于公愤的翻译
德语
mutig im privaten Kampf, schüchtern bei öffentlichem Ärger
日语
私闘に勇敢、公憤に怯える
法语
courageux dans les combats privés, timide face à l'indignation publique
英语
brave in private fights, timid in public outrage
勇于私斗,怯于公愤的字意分解
yǒng
1:(本作勈,或作恿。形声。从力,甬(yǒng)声。从力,与力气有关。本义:果敢,胆大)。
2:同本义。
3:勇猛;凶猛。
4:勇气,勇力。
5:姓。
1:(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往;去。
3:取。
4:如;好像。
5: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6: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7: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8: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9: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10:
11:姓。
1:(形声。从禾,厶(sī)声。本义:禾;庄稼)。
2:同本义。
3:中国古时女子称姊妹之夫为私。
4:男女阴部。
5:日常衣服。
6:古指私田。
7:古代卿大夫的家臣。
8:又指诸侯国君的嬖臣妾媵。
9:假借为“厶”。私人的;自己的。与“公”相对。
10:秘密的;不公开的。
11:邪,不正。
12:小。
13:非法的。
14:通奸。
15:排尿;小便。
16:偏爱。
17:贪爱,求多。
18:占有。
19:用财物买通,贿赂。
20:私下,偷偷地。
dǒu
1:(象形。有柄。说文叙,俗谓人持十为斗。本义:十升)。
2:同本义。
3:盛酒器。
4:口大底小的方形或鼓形量器,多用木头或竹子制成。容量为一斗。
5:指北斗七星。
6:容量单位。也作量词。十升等于一斗,十斗等于一石。
7:星宿名 二十八宿之一,也称南斗。
8:陡峭
9:陡然,突然。
10:抖动。
dòu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怒发对打形。本义:搏斗)。
2:搏斗;引申为战斗。
3:又。
4:较量,竞赛。
5:古代天文用语,星相击。
6:斗争,争斗。

勇于私斗,怯于公愤,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ǒng yú sī dòu, qiè yú gōng fèn)。abac式组合,勇于私斗,怯于公愤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在私下争斗时勇敢,但在面对公众的愤怒时却表现得胆怯。 提醒人们在面对不同情境时应保持一致的勇气和道德标准,不要因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双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