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不择言 jí bù zé yán

abcd式
拼音jí bù zé yán
注音ㄐㄧˊㄅㄨˋㄗㄜˊㄧㄢˊ
繁体急不擇言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急不择言的解释
形容情况紧急,不顾言辞的得体与否,说话不加选择。
出处

1.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五回:“去岁宋育仁倡议复辟,经大部递解回籍,交地方官察看。以此例彼,情罪更重,若故为宽纵,何以服人?何以为国?为此急不择言,冒昧上呈。”

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为“急不择言,急不择路”。
寓意
强调在紧急情况下,人的行为可能不受约束,提醒人们在平时要注意言行。
列子

1.

火灾发生时,大家急不择言地呼喊着救命。

2.

在考试的最后时刻,他急不择言地写下了答案。

3.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小孩急不择言地哭喊着。

4.

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教练急不择言地大声指挥。

5.

在紧急疏散时,人群急不择言地互相提醒。

6.

~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功夫,而在有功夫的时候没有想。 ★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

急不择言的翻译
德语
in Eile wählt man seine Worte nicht
日语
急いで言葉を選ばない
法语
dans l'urgence, on ne choisit pas ses mots
英语
in a hurry, one does not choose one's words
急不择言的字意分解
1:(形声。小篆字形,从心,及声。本义:狭窄)。
2:紧,紧缩。
3:急躁,着急。
4:迫切;紧急。
5:疾速;快捷;匆忙。
6:指声音急促。
7:着急;使焦虑。
8:以…为急,关切;赶快帮助。
9:重视。
10:急难,危急的事。
11:假期;休假。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1:(形声。从手,睪(yì)声。本义:选取,挑选)。
2:同本义。
3:捉。
4:(dù)。败坏;不合法度。
5:挑剔。
6:区别。
zhái
1:挑拣,用于口语。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急不择言,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jí bù zé yán)。abcd式组合,急不择言意思是:形容情况紧急,不顾言辞的得体与否,说话不加选择。 强调在紧急情况下,人的行为可能不受约束,提醒人们在平时要注意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