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均力敌的解释
形容双方在智力和力量上势均力敌,难分高下。
出处
1.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搏战旷日,智均力敌,兵不速决,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后宜选持重之将,承寇贼之要,相时而后动,择地而后行,一举更无余事。”2.
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智均力敌,难分高下。”寓意
强调竞争双方在智力和力量上的均衡,体现公平竞争的精神。
列子
1.
在象棋比赛中,两位选手智均力敌,棋局异常精彩。2.
围棋对弈时,双方智均力敌,每一步都充满悬念。3.
辩论赛上,双方智均力敌,观众看得津津有味。4.
在智力游戏中,两个小朋友智均力敌,比赛进行得十分激烈。5.
在运动会上,两个队伍智均力敌,最终决出胜负。6.
《宣和书谱·行书·虞世南》:“当时与欧阳询皆以书称,议者以谓欧之与虞~。”智均力敌的翻译
德语
in Intelligenz und Kraft gleichwertig
日语
知力と力が拮抗している
法语
également assortis en intelligence et en force
英语
equally matched in intelligence and strength
智均力敌的字意分解
zhì
1:(会意兼形声。从日,从知,知亦声。“知”的后起字。本义:聪明,智力强) 同本义。
2:智慧,智谋。
3:计谋;策略。
4:知识。
5:智士。有智慧的人。
6:春秋时晋国地名 ,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北。
7:知道,认识。
8:姓。
jūn
1:(形声。从土,匀声。“匀”亦兼表字义。合起来指土地分配均平。本义:均匀;公平)。
2:同本义。
3:等同,相同。
4:使…同样;平分。
5:衡量,比较。
6:皆,都,全部。
7:一种制造陶器所用的转轮,又称“陶旋轮”,后喻国政。
8:中国水名 。汉水支流之一,上、中游为河南淅河,至河南淅川县与丹水合为均水,也称“丹江”。
9:中国州名 。今为湖北省均县。
10:中国宋代瓷窑名,在今河南省禹县。
lì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2:同本义。
3:力量。
4:能力。
5:威力;权势。
6:劳役;仆役。
7:本指制法成治之功,后泛指功劳。
8:兵士。
9:勤;致力,努力;从事于。
10:役使。
11:尽力,竭力。
12:姓。
dí
1:(形声。从攴(pū),啇(dí)声。本义:匹敌;对等)。
2:同本义。
3:抵抗;抵挡。
4:攻击。
5:仇敌;敌人。

智均力敌,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hì jūn lì dí)。abac式组合,智均力敌意思是:形容双方在智力和力量上势均力敌,难分高下。 强调竞争双方在智力和力量上的均衡,体现公平竞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