瞽旷之耳的解释
比喻虽然有缺陷,但仍有卓越才能或特殊技能的人。瞽旷是古代著名的乐师,虽然双目失明,但音乐才能卓越。
出处
1.
《庄子·胠箧》:“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也。”2.
出自《列子·汤问》,原文为'瞽旷之听,伯牙之琴',后演变成'瞽旷之耳'。寓意
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即使有缺陷,也能在某一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才能。
列子
1.
虽然小明在数学上有些困难,但他对音乐的理解力堪称瞽旷之耳。2.
她虽然腿脚不便,但在绘画方面却有瞽旷之耳般的才能。3.
尽管他听力不好,但在计算机编程上却表现出瞽旷之耳的智慧。4.
这位老人在园艺方面有瞽旷之耳般的造诣,尽管他年纪大了。5.
尽管她视力不好,但在文学创作上却有瞽旷之耳般的才华。瞽旷之耳的翻译
德语
die Ohren von Kuang dem Blinden
日语
瞽旷の耳
法语
les oreilles de Kuang l'aveugle
英语
the ears of Kuang the blind
瞽旷之耳的字意分解
gǔ
1:(形声。从目,鼓声。本义:瞎眼)。
2:同本义(虽瞎但有眼珠)。
3:没有识别力。
4:古代乐师。古代以目盲者为乐官,故为乐官的代称。
5:乐器。圆柱形中空,两面蒙皮,击之发声。
kuàng
1:(会义兼形声。从日,广声。本义:光明;明朗)。
2:同本义。
3:心境开阔,开朗。
4:空旷;开阔。
5:久。
6:遥远。
7:空,使空闲。
8:绝。
9:耽误;荒废。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ěr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同本义。
3: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4: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5:退后,居次。
6: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7: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8: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瞽旷之耳,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gǔ kuàng zhī ěr)。abac式组合,瞽旷之耳意思是:比喻虽然有缺陷,但仍有卓越才能或特殊技能的人。瞽旷是古代著名的乐师,虽然双目失明,但音乐才能卓越。 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即使有缺陷,也能在某一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