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书右息 zuǒ shū yòu xī

abcd式
拼音zuǒ shū yòu xī
注音ㄗㄨㄛˇㄕㄨㄧㄡˋㄒㄧ
繁体左書右息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左书右息的解释
形容一个人能够做到两件事同时进行,左手写书,右手休息,比喻处理事务的娴熟和能力。
出处

1.

《管子·七法》:“不明于法而欲治民一众,犹左书而右息之。”尹知章注:“息,止也……人右手能书,而左手不能书也。今反用左手书而右手息而不动倒行逆施之譬。”

2.

出自《庄子·养生主》,原文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殞矣;吾又何能焉?',后人引申为能够同时处理多项事务的能力。
寓意
强调一个人在处理多项事务时的能力和效率,体现出一种高超的技巧和从容不迫的态度。
列子

1.

他在处理工作的同时,还能左书右息地关注家庭生活。

2.

她在课堂上左书右息,既能听讲又能记笔记。

3.

他左书右息地管理着公司各个部门,井井有条。

4.

她在做饭时左书右息,既能炒菜又能看顾孩子。

5.

他在运动场上左书右息,既能跑步又能踢球。

左书右息的翻译
德语
beidhändig
日语
両手を使う
法语
ambidextre
英语
ambidextrous
左书右息的字意分解
zuǒ
1:(会意。甲骨文字形,象手的象形。本义:辅佐,从旁帮助
2:同本义。
3:贬谪,从朝廷下放到地方为官。
4:见外,把某人当外人看待。
5:左手。
6:方位名。与“右”相对。
7:地理上常以东为左。
8:后多泛指旁边。
9:在直书而左行的文字中,特指右后。
10:证据;证人。
11:御者,赶车的人。
12:偏僻,离中心城市很远。
13:不正,偏邪。
14:向左。
15:姓。
shū
1:(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2:同本义。
3:画。
4: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5:信件,信函。
6:奏章;文书,文件。
7:书法。
8:《尚书》的简称。
9:文字。
10:又如:书理(即文理。文辞之义理与脉络);书士(从事文字、文书工作的人员);书轨(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书计(文字与筹算)。
11:指“六书”,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
12:古代皇帝的诏书。
13:姓。
yòu
1:(会意。从口,从又(手)。口手并用帮助别人。本义:右助。见《说文》。这个意义后来写作“佑”)。
2:助;帮助。后多作“佑”。
3:尊崇;崇尚。
4:保佑
5:劝食。
6:右手。
7:右手一边的方位,与“左”相对。
8:车右。即参乘,古代战车上站在右边负责警卫的武士。
9:古代崇右,故以右为上,为贵,为高。
10:姓。
1:(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2:同本义。
3:叹气。
4:停止,停息。
5:休息。
6:滋息;生长。
7:平息。
8:消除。
9:熄灭;消失。
10: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
11:利息,利钱。
12:消息。
13:亲生子女。
14:春秋时诸侯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息县北。
15:姓。

左书右息,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zuǒ shū yòu xī)。abcd式组合,左书右息意思是:形容一个人能够做到两件事同时进行,左手写书,右手休息,比喻处理事务的娴熟和能力。 强调一个人在处理多项事务时的能力和效率,体现出一种高超的技巧和从容不迫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