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加诸人 jǐ suǒ bù yù, wù jiā zhū rén

abcd式
拼音jǐ suǒ bù yù, wù jiā zhū rén
注音ㄐㄧˇㄙㄨㄛˇㄅㄨˋㄩˋㄨˋㄐㄧㄚㄓㄨㄖㄣˊ
繁体己所不慾勿加諸人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己所不欲,勿加诸人的解释
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或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强调尊重他人意愿和感受的道德原则。
出处

1.

战国·鲁·尸佼《尸子》上卷:“恕者,以身为度者也。己所不欲,勿加诸人。”

2.

出自《论语·颜渊》,原文是“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寓意
倡导尊重他人、换位思考、体现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和理解。
列子

1.

小明不喜欢别人在他专心读书时打扰,所以他也尽量不打扰别人读书,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小红知道自己不喜欢被人批评,所以她在评价别人的作品时总是小心翼翼,体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在班级活动中,小刚主动承担了自己不喜欢的任务,因为他知道别人可能也不喜欢,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体现。

4.

小丽在和朋友相处时,总是考虑朋友的感受,不会强迫朋友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表现。

5.

小华在做决定时,总是先想想如果是自己会不会接受,这样做正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体现。

己所不欲,勿加诸人的翻译
德语
Was du nicht willst, das man dir tu, das füg auch keinem anderen zu
日语
己の欲せざる所を人に施す勿れ
法语
Ne fais pas aux autres ce que tu ne voudrais pas qu'on te fasse
英语
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do not want done to yourself
己所不欲,勿加诸人的字意分解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2:天干的第六位。
3:借作“给”。
suǒ
1:(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hǔ)本义:伐木声)。
2:“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3:地方。
4:进行科学研究的机构 。如:物理所;农民问题研究所。又指机关或其他机构的名称。如:派出所;招待所;指挥所。
5:着落;结果。
6:表示结构。
7: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
8:用在作主谓结构的谓词前,相当于“之”、“的”。
9:用作宾语提前的标志,多与“唯”字配合使用,相当于“是”。
10:与“为”呼应,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
11:与介词“从”“由”“自”结合,组成所字结构,表示与动作有关的地方、原因、对象等。
12:和介词“以”组成“所以”这一短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与具体语言环境,有不同的意思。
13:用于山、岛等物,相当于“座”。
14:用于建筑物。
15:尚,还。
16:大约 。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大概的数目。
17: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
18:宜,适宜的,为其所需的。
19:许多的,多种的。
20:可以的。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1:(形声。从欠,谷(yù)声。“欠”表示有所不足,故产生欲望。本义:欲望;嗜欲) 同本义。
2:想要;希望。
3:爱好;喜爱。

己所不欲,勿加诸人,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jǐ suǒ bù yù, wù jiā zhū rén)。abcd式组合,己所不欲,勿加诸人意思是: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或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强调尊重他人意愿和感受的道德原则。 倡导尊重他人、换位思考、体现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