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不于伦 nǐ bù yú lún

abac式
拼音nǐ bù yú lún
注音ㄋㄧˇㄅㄨˋㄩˊㄌㄩㄣˊ
繁体擬不于倫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拟不于伦的解释
形容某人或某事物的品质、行为等超出常规,与一般人或事物无法相提并论,强调其卓越性和独特性。
出处

1.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下》:“拟人必于其伦。”

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句为“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后人引申为“拟不于伦”。
寓意
强调某人或某事物的卓越性和独特性,激励人们追求卓越。
列子

1.

他的绘画技艺拟不于伦,深受画界的推崇。

2.

她在比赛中的表现拟不于伦,赢得了所有观众的喝彩。

3.

这部电影的特效拟不于伦,让人叹为观止。

4.

他的演讲能力拟不于伦,总能吸引大批听众。

5.

这款新型手机的设计拟不于伦,迅速占领了市场。

6.

《皇极经世书》谓日入地中者,男女构精之像。不惟~,乃并不知日不入地,此可谓知天乎? ★清·谭嗣同《思篇》

拟不于伦的翻译
德语
ohne Vergleich
日语
比類なき
法语
sans comparaison
英语
beyond comparison
拟不于伦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手,以声。本义:揣度,猜测)。
2:同本义。
3:类似;比拟。
4:又。
5:模仿。
6:打算。
7:起草。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1:(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往;去。
3:取。
4:如;好像。
5: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6: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7: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8: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9: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10:
11:姓。
lún
1:(形声。从人,仑(lún)声。本义:辈,类)。
2:同本义。
3:条理,顺序。
4:人伦,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伦常,纲纪,封建礼教规定的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特指尊卑长幼之间的关系。
5:道理,义理。
6:意义。
7:
8:顺其纹理。
9:类比,匹敌。
10:议论。
11:姓。

拟不于伦,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nǐ bù yú lún)。abac式组合,拟不于伦意思是:形容某人或某事物的品质、行为等超出常规,与一般人或事物无法相提并论,强调其卓越性和独特性。 强调某人或某事物的卓越性和独特性,激励人们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