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非得已 qíng fēi dé yǐ

abcd式
拼音qíng fēi dé yǐ
注音ㄑㄧㄥˊㄈㄟㄉㄜˊㄧˇ
繁体情非得已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情非得已的解释
指事情发展到不得不这样做的地步,通常表示无奈或迫不得已的情况。
出处

1.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2回:“适才躲避桌下,自知失仪露丑,实系情非得已,诸位姐姐莫要发笑。”

2.

出自《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原文为“羽闻之,谓羽曰:‘吾恐军无主,情非得已’”。
寓意
表达一种无奈和被动的情况,提醒人们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要保持冷静和理智。
列子

1.

由于天气原因,旅行团情非得已取消了当天的行程。

2.

他情非得已,只能暂时离开家乡去外地工作。

3.

由于资金短缺,公司情非得已裁员。

4.

她情非得已,只能推迟婚礼。

5.

因为生病,学生情非得已请假一天。

6.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知道藩司的失仪,~。”

情非得已的翻译
德语
gezwungenermaßen
日语
やむを得ず
法语
contraint et forcé
英语
helplessly
情非得已的字意分解
qíng
1:(形声。从心,青声。本义:感情)。
2:同本义。
3:本性。
4:爱情。
5:实情,情况。
6:私情;人情;情分。
7:情趣,兴趣。
8:道理;情理。
9:形态;情态;姿态。
10:真诚,真实。
fēi
1:(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2:同本义。
3:责怪;非难;反对。
4:讨厌。
5:讥刺。
6:(fěi)。诽谤,诋毁。
7:∮秩?非誉(诽谤与赞誉);非而不用(诽谤而不予重用);非世(诋毁世俗);非孝(非难毁诋孝行);非怨(诋毁,怨恨)。
8:躲开。
9:无;没有。
10:不对;错误。
11:相当于“不”、“不是”。
12:不真实。
1:(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3:找到。
4:得知。
5:捕获。
6:成功;完成。
7:适,合。
8:具备。
9:,恩惠,感恩。
10:助动词。能,能够。
11:得意,满足。
12:看到。
13:收获,心得。
14:德,道德,有德之人。
15:必须,应该。
16:合适;正确。
de
děi
1: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1:(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2:同本义。
3:完成,完毕。
4:治愈。
5:已经 ——表示动作变化达到的程度。
6:太 ——表示程度。
7:又 ——表示行为的频率。
8:最终,终归。
9:已而,然后。

情非得已,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qíng fēi dé yǐ)。abcd式组合,情非得已意思是:指事情发展到不得不这样做的地步,通常表示无奈或迫不得已的情况。 表达一种无奈和被动的情况,提醒人们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要保持冷静和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