哓音瘏口 xiāo yīn duò kǒu

abac式
拼音xiāo yīn duò kǒu
注音ㄒㄧㄠㄧㄣㄎㄡˇ
繁体嘵音瘏口
感情中性
近义词
  • 喧嚣尘上
  • 吵吵嚷嚷
  • 嘈杂不堪
反义词
  • 鸦雀无声
  • 寂静无声
  • 静谧无声
哓音瘏口的解释
形容说话声音嘈杂,口中含混不清,常用于描述人多嘈杂的场面。
出处

1.

梁启超《本馆第一百册祝辞》:“虽然,菲封不弃,敝帚自珍,哓音瘏口,亦已三年,言念前劳,不欲泯没。”

2.

出自《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中的'哓哓者众,言笑晏晏',后演变为形容嘈杂和含混不清。
寓意
提醒人们在嘈杂环境中要保持清晰的沟通,避免误解。
列子

1.

市场上人来人往,商贩们哓音瘏口地叫卖着自己的商品。

2.

孩子们在游乐场里玩耍,哓音瘏口地互相追逐嬉戏。

3.

晚餐时,家人围坐在一起,哓音瘏口地讨论着今天的趣事。

4.

节日庆典上,人群哓音瘏口地欢呼着,气氛热闹非凡。

5.

在车站候车厅里,旅客们哓音瘏口地讨论着各自的行程。

6.

《辛亥革命·政闻社宣言书》:“不惮~为国民告,务唤起一般国民政治上之热心。”

哓音瘏口的翻译
德语
laut und undeutlich
日语
騒がしく不明瞭
法语
bruyant et indistinct
英语
noisy and indistinct
哓音瘏口的字意分解
xiāo
1:恐惧
2:吵嚷
3:争辩
4:话多
yīn
1:(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2:同本义。
3:音乐。
4:字的音读。
1:疲劳致病:“陟彼砠矣,我马~矣。”。
kǒu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3:出入通过的地方。
4:又。
5:又。
6:口才。
7: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8: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哓音瘏口,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xiāo yīn duò kǒu)。abac式组合,哓音瘏口意思是:形容说话声音嘈杂,口中含混不清,常用于描述人多嘈杂的场面。 提醒人们在嘈杂环境中要保持清晰的沟通,避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