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子语 ér nǚ zhī yǔ

abac式
拼音ér nǚ zhī yǔ
注音ㄦˊˇㄗˋㄩˋ
繁体兒女子語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儿女子语的解释
指孩子们之间的语言或对话,常用来形容孩子们天真无邪的交流方式。
出处

1.

《宋史·宗泽传》:“汝为人将,不能以死敌我,乃欲以儿女子语诱我乎?”

2.

出自《论语·阳货》:'子曰:孺子不可与之言,儿女子语也。'
寓意
提醒人们要珍惜和理解孩子们的纯真和天真无邪的交流方式。
列子

1.

小朋友们在公园里玩耍时,儿女子语不断,让旁边的家长们忍俊不禁。

2.

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孩子们用儿女子语描述自己的画作,显得格外可爱。

3.

弟弟妹妹们用儿女子语讨论着动画片的情节,姐姐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

4.

课堂上,孩子们用儿女子语回答问题,老师被他们的天真打动。

5.

家庭聚会上,孩子们用儿女子语聊天,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儿女子语的翻译
德语
Kindersprache
日语
子供言葉
法语
langage d'enfant
英语
child's talk
儿女子语的字意分解
ér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同本义。
3: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4:我。
5: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6: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7:弟对兄的自称。
8:自己的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9: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10:多用作名词后缀 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11: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2:同本义。
3:引申指女儿。
4:又。
5:又。
6: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四颗。
7:以女嫁人(此义又读nǜ)。
8:像姑娘。
9:当女奴。
10:柔弱。
11:雌性的。
12:假借为“汝”。你。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同本义。
3: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4: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5:子孙。
6: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7: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8:人的通称。
9: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10: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11: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12:地支的第一位。
13: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14: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15:用以纪日。
16: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17:子夜。
18:专指女儿。
19: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20:小。
21:幼小。
22: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23:收养为子。
24:结果实。
25: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26: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27:相当于“虽然”。
28: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29:姓。
1:构词后缀。
2: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3:个别量词后缀。
1:(形声。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
2:同本义。
3:交谈,说话。
4:又。
5:鸟兽虫类鸣叫。
6:说的话。
7:词语。
8:语言。
1:告诉,使知道。

儿女子语,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ér nǚ zhī yǔ)。abac式组合,儿女子语意思是:指孩子们之间的语言或对话,常用来形容孩子们天真无邪的交流方式。 提醒人们要珍惜和理解孩子们的纯真和天真无邪的交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