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卑不亢 bù bēi bù kàng

abac式
拼音bù bēi bù kàng
注音ㄅㄨˋㄅㄨˋㄅㄟㄅㄨˋㄅㄨˋㄎㄤˋ
繁体不不卑不不亢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不卑不亢的解释
形容在待人接物时既不卑躬屈膝也不傲慢无礼,保持一种恰当的态度。
出处

1.

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2.

《后汉书·张衡传》:'不量贵贱,不别疏戚,不党权门,不畏强御,不卑不亢,不亢不卑。'
寓意
强调在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度的自信和尊严,展现出良好的个人修养和处事态度。
列子

1.

面对客户的刁难,他始终不卑不亢,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2.

在与同事的交流中,她总是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深受欢迎。

3.

即使面对批评,他也能不卑不亢地回应,显示出良好的修养。

4.

在比赛中输了,他不卑不亢地向对手表示祝贺,展现出风度。

5.

面对长辈的教导,他不卑不亢地接受并表示感谢,赢得了长辈的赞赏。

6.

老张虽着急,可是龙树古~的支应,使老张无可发作。 ★老舍《老张的哲学》

不卑不亢的翻译
德语
weder demütig noch anmaßend
日语
卑屈でもなく高慢でもない
法语
ni humble ni arrogant
英语
neither humble nor pushy
不卑不亢的字意分解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bēi
1:(椑之古字,本义是圆搕,一种酒器)。
2:地位低微。
3:地势低下。与“高”相对。
4:衰微,衰弱。
5:素质低下。
6:谦恭。
7:轻视,小看。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kàng
1:(象形。小篆字形,从大(人)省,象人的颈脉形 ①(gāng)本义:人颈的前部,喉咙 ②高)。
2:高。
3:刚强。
4:自高,无所屈。
5:星名,亢宿。二十八宿之一,青龙七宿的第二宿。
6:极,达到最高的境界。
7:抵御
8:蔽,庇护。
9:姓。

不卑不亢,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bēi bù kàng)。abac式组合,不卑不亢意思是:形容在待人接物时既不卑躬屈膝也不傲慢无礼,保持一种恰当的态度。 强调在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度的自信和尊严,展现出良好的个人修养和处事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