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文末节的解释
形容繁琐的礼节和不重要的细节,常用来批评那些过分讲究形式而忽略实质的人或事。
出处
1.
宋·苏轼《上圆丘合祭六议》:“议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2.
出自清代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家书二·与澄弟季弟》,原文为'弟在营中,切不可务繁文末节'。寓意
提醒人们在处理事务时应注重实质内容,避免被繁琐的形式和不重要的细节所困扰。
列子
1.
开会时,我们应该关注讨论的重点,而不是纠结于繁文末节。2.
他总是喜欢在工作中讲究繁文末节,影响了工作效率。3.
家庭聚会本应轻松愉快,但因为繁文末节搞得大家都很累。4.
在设计方案时,我们需要避免繁文末节,注重实用性。5.
毕业典礼上,校长强调不要在繁文末节上浪费时间,应该多关注未来的发展。6.
故世之~圣人之所以穷神知化者也。 ★宋·陈亮《经书发题·礼记》繁文末节的翻译
德语
Bürokratie und Kleinigkeiten
日语
形式主義と些細なこと
法语
bureaucratie et détails insignifiants
英语
red tape and trivialities
繁文末节的字意分解
wén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3: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美德;文德。
6: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7:文献,经典;韵文。
8: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9: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10:法令条文。
11:文教;礼节仪式。
12: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13: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14: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15:修饰;文饰。
16:装饰。
17: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18:紊乱的。
19:用于计算纺织物。
20:姓。
mò
1:(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
2:同本义。
3:泛指物的末端、末尾。
4:古代称农为本,反本为末,即工商业。
5:传统戏曲角色名。主要扮演中年男子。
6:末期;晚年。
7:细的粉末。
8:蓋在车轼上遮蔽风尘的帷席。
9:卑微。
10:低级。
11:微不足道。
12:细,小。
13:肤浅。
14:抹拭。
15:姓。
jiē
1:——用于“节骨眼”、“节子”等复音词中。
jié
1:(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2: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3:骨节,节骨眼,关键。
4:节日,纪念日,也指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
5:气节;节操。
6:节令,节气。
7:节度。
8:礼节,有礼貌的行为。
9: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
10:节拍,节奏。
11:由一整体分成的部分、段、区、片段或章节。
12:乐器名。拍板一类的乐器。
13:又如:节鼓(古乐器。形状似博局,中开圆孔,恰容其鼓,击之以节乐)。
14:减省。
15:节制;管束。
16:调节。
17:高峻的样子。

繁文末节,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fán wén mò jié)。abcd式组合,繁文末节意思是:形容繁琐的礼节和不重要的细节,常用来批评那些过分讲究形式而忽略实质的人或事。 提醒人们在处理事务时应注重实质内容,避免被繁琐的形式和不重要的细节所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