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然无知的解释
形容对某事完全不知道,一无所知的样子。
出处
1.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除读书属文外,其它懵然无知。”2.
出自《论语·为政》中的“若臧武仲之知,公绰寡人,则吾未知之矣”,意为对某事懵然无知。寓意
提醒人们要不断学习,避免对事物懵然无知,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列子
1.
他懵然无知地看着周围的人忙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2.
对于新来的同事,她懵然无知,完全不了解对方的背景。3.
当被问及项目进度时,他懵然无知,只能尴尬地笑笑。4.
面对复杂的数学题目,小明懵然无知,只能求助老师。5.
她懵然无知地走进了错误的教室,直到上课铃声响起才发现。6.
王朔《许爷》:“一个~,只当他是嫖客,无耻纠缠。”懵然无知的翻译
德语
völlig ahnungslos
日语
全く無知
法语
totalement ignorant
英语
completely ignorant
懵然无知的字意分解
měng
1:(形声。从心,瞢声。本义:昏昧无知的样子) 同本义。
rán
1:(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2: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3:俗字作“燃”。
4:明白。
5:耀;照耀。
6:以为…对;同意。
7:形成。
8:宜;合适。
9:但是,然而。
10:于是。
11:是,对 假借为嘫。
12:如此,这样,那样。
13: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
14: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常与“如”、“若”连用,有“如…一般”、“像…一样”之意。
15: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
16:姓。
mó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wú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7:未,不曾,没。
8:不必,不值得。
9:
10: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11: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12:用在句首,无义。
1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zhī
1:(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2:同本义。
3:又。
4:懂得,了解,理会。
5:又。
6:主持;管理。
7:识别;区别。
8:赏识。
9:要好。
10:感到,感觉,察觉。
11:参与。
12:知识。
13:知觉。
14:知己。
15:“智”的古字。智慧;才智。

懵然无知,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měng rán wú zhī)。abcd式组合,懵然无知意思是:形容对某事完全不知道,一无所知的样子。 提醒人们要不断学习,避免对事物懵然无知,强调知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