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不两立的解释
形容双方敌对,决不妥协,势不两立。
出处
1.
《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2.
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誓不两立,势不两存。”寓意
强调双方之间的对立和不可调和,提醒人们处理冲突时需要谨慎。
列子
1.
两个对手在比赛中针锋相对,誓不两立。2.
兄弟俩因为遗产问题闹翻,誓不两立。3.
两家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誓不两立。4.
因为误会,两个朋友之间变得誓不两立。5.
在学术讨论中,两个学者观点相左,誓不两立。6.
瑜曰:“吾与老贼~。”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誓不两立的翻译
德语
unvereinbar
日语
和解不能
法语
inconciliable
英语
irreconcilable
誓不两立的字意分解
shì
1:(形声。从言,折声。本义:发誓;立誓)。
2:同本义。
3:接受爵位。
4:告诫;告知。
5:指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所订立的誓约;盟约;誓言。
6:谨慎。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liǎng
1:(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2: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3:双。用于鞋娄。
4:匹(长四丈)。
5:车一乘。
6:二。
7:双方;常用于相对的两个方面或成对的人或事物。
8:又。
9:表示不定数,多与“一”或“三”前后连用,义为少量。
10:同时兼具两方面,双方,两下里。
11:等同;比并。
lì
1:(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2:同本义。
3:耸立;树立;建立;竖起。
4:设置;设立。
5:确定;决定。
6:存在;生存。
7:立身;立足。
8:登位,即位。
9:又。
10:又。
11:扶立;确定某种地位。
12:临,到。
13:进食。
14:爵次、位次。
15:立时;立刻。

誓不两立,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ì bù liǎng lì)。abac式组合,誓不两立意思是:形容双方敌对,决不妥协,势不两立。 强调双方之间的对立和不可调和,提醒人们处理冲突时需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