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佛不拜 jiàn fó bù bài

abcd式
拼音jiàn fó bù bài
注音ㄐㄧㄢˋㄈㄛˊㄅㄨˋㄅㄞˋ
繁体見佛不拜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见佛不拜的解释
形容对某事或某人不屑一顾,表现出一种不敬或不畏惧的态度。
出处

1.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有云,二十四腊,逍遥自在,逢人则喜,见佛不拜。……有僧问曰:‘既见佛,为甚不拜?’曰:‘家无二主。’”

2.

出自《五灯会元·卷十五·南院慧颙禅师法嗣·翠岩令参禅师》:'见佛不拜,见祖不礼。'
寓意
表达对虚伪或不值得尊敬的事物的一种不屑和蔑视,强调独立思考和不盲从。
列子

1.

他对那些虚伪的赞美见佛不拜,觉得没有必要回应。

2.

小王对这个毫无新意的提议见佛不拜,直接拒绝了。

3.

她对那些自以为是的人见佛不拜,觉得他们不值得尊重。

4.

面对那些夸夸其谈的人,他总是见佛不拜,保持自己的立场。

5.

他对那些只会吹嘘自己的人见佛不拜,认为他们缺乏实际能力。

6.

六十余年和光混俗,四十二腊逍遥自在,逢人则喜~。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十三

见佛不拜的翻译
德语
dem Buddha nicht huldigen
日语
仏を見ても拝まない
法语
ne pas rendre hommage au Bouddha
英语
not paying homage to Buddha
见佛不拜的字意分解
jiàn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2:同本义。
3:进见;会见。
4:遇到;碰见。
5:听到。
6:观察;知道;了解。
7:看法,见解。
8: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9: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xiàn
1:“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2:介绍,推荐。
3:(“现”的古字)。
4:现有;现成。
5:现在。
1:梵文 Buddha音译“佛陀”的简称 。意译为“觉者”、“知者”、“觉”。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据称,凡夫缺此三项,声闻、缘觉缺后二项,菩萨缺最后一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小乘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 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
2:佛教。
3:佛像。
4:比喻慈悲的人。
5:佛经。
1:违背。
2:——见“仿佛”(fǎngfú)。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bài
1:(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2:同本义。
3:后世指下跪叩头。两腿跪地,两手扶地,低头。后又作为行礼的通称。
4:拜谢。行拜礼表示感谢。
5:拜见;拜谒。
6:授与官职;任命。
7:接受官职;上任。
8:上;献。

见佛不拜,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jiàn fó bù bài)。abcd式组合,见佛不拜意思是:形容对某事或某人不屑一顾,表现出一种不敬或不畏惧的态度。 表达对虚伪或不值得尊敬的事物的一种不屑和蔑视,强调独立思考和不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