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冠之吏 hǔ guàn zhī lì

abcd式
拼音hǔ guàn zhī lì
注音ㄏㄨˋㄍㄨㄢˋㄓㄌㄧˋ
繁体虎冠之吏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虎冠之吏的解释
指以虎皮为冠的官员,象征威严和权力。常用来形容某人具有极高的权威和地位。
出处

1.

《后汉书·酷吏传序》:“致温舒有虎冠之吏,延年有屠伯之名,岂虚也哉。”

2.

出自《汉书·赵广汉传》:'广汉为人,勇猛如虎,冠以虎皮,威震一方。' 后演变为成语。
寓意
强调权威和地位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尊重和敬畏权力。
列子

1.

在公司年会上,老板虎冠之吏地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讲。

2.

当他走上舞台时,全场观众都被他虎冠之吏的气势所震慑。

3.

在家庭聚会上,爷爷虎冠之吏地讲述了他年轻时的冒险经历。

4.

比赛开始前,教练虎冠之吏地激励队员们要全力以赴。

5.

在戏剧表演中,男主角虎冠之吏地扮演了一个威严的国王。

虎冠之吏的翻译
德语
mit der Autorität eines mit einem Tigerturban versehenen Beamten
日语
虎冠の吏の権威をもって
法语
avec l'autorité d'un fonctionnaire à la couronne de tigre
英语
with the authority of a tiger-crowned official
虎冠之吏的字意分解
1:(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Panthera tigris),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3:比喻残酷凶暴。
4:姓。
1:[方言] 虎不拉: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
guān
1:(会意。从“冖”(mì),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
2:同本义。
3:公鸡头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
guàn
1:戴;戴帽子。
2: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3: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1:(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
2:官员的通称。汉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
3:专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
4:吏部狱。
5:治理;为官。
6:姓。

虎冠之吏,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hǔ guàn zhī lì)。abcd式组合,虎冠之吏意思是:指以虎皮为冠的官员,象征威严和权力。常用来形容某人具有极高的权威和地位。 强调权威和地位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尊重和敬畏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