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发为僧的解释
指为了避世或表示悔过而剃发成为僧人。多用于形容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或对自身行为的深刻反省。
出处
1.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回:“老者道:‘你家居何处?因甚事削发为僧?’”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七卷:“我也想:死里逃生,不如图个清闲自在。因此依了他,削发为僧。”2.
出自《南史·梁本纪下》:'时有道士张元,年七十余,削发为僧。'寓意
表达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一种逃避现实的态度。
列子
1.
他因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决定削发为僧,寻求心灵的宁静。2.
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他选择削发为僧,过上清静的生活。3.
小说中的主人公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最终选择削发为僧,寻找内心的平静。4.
她在失去亲人后,深感人生无常,削发为僧以慰藉心灵。5.
面对世俗的纷扰,他决定削发为僧,追求精神上的解脱。6.
而今听见人说不在江南,已到四川山里~去了。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七回削发为僧的翻译
德语
den Kopf rasieren und Mönch werden
日语
剃髪して僧になる
法语
se raser la tête et devenir moine
英语
to shave one's head and become a monk
削发为僧的字意分解
xiāo
1:(本义读qiào。装刀剑的套子)。
2:曲刀,书刀,削刀。
3:斜着刀略平地切去物体的表层。
4:删除。指删改文字。
5:削除;削减。
6:掠夺。
7:分,割裂。
8:剃;刮。
9:消瘦,纤细瘦长。
xuē
1:削弱,削减。
2:徒峭。
fā
1:(形声。本义: 放箭)。
2:同本义。
3:出发;上路。
4:打开;开启。
5:征发;征调。
6:发生;发出。
7:发布;宣告。
8:抒发;发泄。
9:派遣。
10:挖掘。
11:花开放。
12:送出;交付。与“收”相对;发出。
13:显现;显露。
14:揭露;暴露。
15:点燃;燃烧起来 褺。
16:除去;错乱。
17:效法,遵守。
fà
1:头发,人头上的毛 ?。
2:草木。
3:古代旐末形如燕尾的垂旒;旗帜的通称。
fèi
1:崩坏;停止。
wéi
1:(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3:制作;创作。
4:治理。
5:变成,成为。
6:是。
7:学习,研究。
8:种植;营作。
9:使。
10:以为;认为。
11: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12: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13:和 ——表示并列关系。
14: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15: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16: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17: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18:宾语前置的标志。
19: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20:姓。
wèi
1:(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帮助;佑助。
3:言说;告诉。
4:因为,由于。
5:替,给。
6:为了。
7: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sēng
1:(形声。从人,曾声。本义:和尚)。
2:同本义 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俗称“和尚”,梵语“僧伽(samgha)”的省称。
3:姓。

削发为僧,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xuē fà wèi sēng)。abac式组合,削发为僧意思是:指为了避世或表示悔过而剃发成为僧人。多用于形容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或对自身行为的深刻反省。 表达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一种逃避现实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