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不住脚 zhàn bù zhù jiǎo

abcd式
拼音zhàn bù zhù jiǎo
注音ㄓㄢˋㄅㄨˋㄓㄨˋㄐㄧㄠˇ
繁体站不住脚
感情贬义
近义词
  • 无理可据
  • 无从辩解
  • 无法自圆
反义词
站不住脚的解释
比喻理由不充分,无法自圆其说,站不住脚。
出处

1.

毛泽东《国民党反动派由“呼吁和平”变为呼吁战争》:“急急忙忙地改成‘以拯救一百几十个战犯为前提’,那你们可要仔细,你们就一定站不住脚。”

2.

出自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回:“你这些话,真是站不住脚。”
寓意
强调理由不充分,提醒人们在表达观点时需要有充分的论据。
列子

1.

他的解释站不住脚,大家都不相信他。

2.

这个理论缺乏实证,站不住脚。

3.

她的借口站不住脚,老师立刻识破了。

4.

这个方案站不住脚,团队决定重新规划。

5.

他的辩解站不住脚,最终不得不承认错误。

6.

你的说法~。

站不住脚的翻译
德语
nicht haltbar
日语
根拠がない
法语
intenable
英语
untenable
站不住脚的字意分解
zhàn
1:(形声。从立,占声。本义:直立)。
2:站立,直立。以基本直立的姿势用双脚或一脚支撑自己。
3:蒙古语的音译。驿站,古时传递军政文书的人中途换马、食宿或转递之所 。元代驿站称“站赤”,省称“站”。明改站为“驿”,清代“驿”、“站”并称。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zhù
1:(形声。从人,主声。本义:停留)。
2:同本义(站住)。
3:停止。
4:暂居;居住。
5:又。
6:住宿;过夜。
7:保留。
8:做动词的补语。
9:表示牢固或稳当。
10:表示停止或静上。
11:跟“得”或“不”连用。表示能否胜任或能否够得上。
jiǎo
1:(形声。从肉,却声。本义:胫,小腿)。
2:同本义。
3:足的别称。
4:某物的底座(作为它的支承部件)。
5:帮手。
jué
1:传统戏曲中的人物类型。

站不住脚,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hàn bù zhù jiǎo)。abcd式组合,站不住脚意思是:比喻理由不充分,无法自圆其说,站不住脚。 强调理由不充分,提醒人们在表达观点时需要有充分的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