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去向 bù zhī qù xiàng

abcd式
拼音bù zhī qù xiàng
注音ㄅㄨˋㄓㄑㄩˋㄒㄧㄤˋ
繁体不知去嚮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不知去向的解释
不知道去向,形容某人或某物下落不明。
出处

1.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宣王问曰:‘如今红衣小儿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后,不知去向。’”

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为'不知所去',后演变为成语。
寓意
提醒人们要注意保管好重要物品或保持联系,避免失联。
列子

1.

小明的狗走丢了,到处找都找不到,现在还不知去向。

2.

她辞职后就再也没有联系过大家,大家都不知道她现在不知去向。

3.

那本书借给朋友后就再也没还回来,现在不知去向。

4.

他出国后就音信全无,大家都不知道他现在不知去向。

5.

那件衣服在搬家的时候丢失了,现在不知去向。

6.

他一下子就~。

不知去向的翻译
德语
unbekannt verschwunden
日语
行方不明
法语
disparu sans laisser de traces
英语
whereabouts unknown
不知去向的字意分解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zhī
1:(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2:同本义。
3:又。
4:懂得,了解,理会。
5:又。
6:主持;管理。
7:识别;区别。
8:赏识。
9:要好。
10:感到,感觉,察觉。
11:参与。
12:知识。
13:知觉。
14:知己。
15:“智”的古字。智慧;才智。
1:(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qū)。本义:离开)。
2:同本义。
3:除去;去掉。
4:相距,远离。
5:前往,到别处,跟“来”相反。
6:失掉; 失去。
7:赶走;打发走。
8:抛弃,舍弃。
9:去世,死亡。
10:用在谓词或谓词结构后表示趋向或持续。
11:逃离,逃亡。
12:驱逐。
13:胆小,畏缩。
14:在。表示时间或处所。
15:去声。汉语四声之一。
xiàng
1:(象形。从宀(mián),从口。“宀”表示房屋,甲骨文中像屋墙,有窗户之形。本义:朝北开的窗户)。
2:同本义。
3:泛指窗户。
4:方向;方位。
5:过去,往昔。
6:从来,向来。
7:刚才。
8:面朝、面对。跟“背”相对。
9:趋向,亲近。
10:爱;偏爱;偏袒。
11:往,去。
12:从;在。
13:用于“争”、“怎”、“争奈”、“如何”一类词语后,起加强语气作用。
14:奔向;趋向。
15:接近;临近。
16:旧时,以往。

不知去向,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zhī qù xiàng)。abcd式组合,不知去向意思是:不知道去向,形容某人或某物下落不明。 提醒人们要注意保管好重要物品或保持联系,避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