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不可遏 shì bù kě è

abcd式
拼音shì bù kě è
注音ㄕˋㄅㄨˋㄎㄜˋㄜˇ
繁体勢不可遏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势不可遏的解释
形容形势发展迅猛,无法遏制。
出处

1.

唐·裴鉶《传奇·韦自东》:“自东不顾,仗剑奋衣而往,势不可遏。”

2.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势不可遏,急忙差人去请孔明来商议。'
寓意
强调事物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提醒人们要顺应潮流。
列子

1.

小明的学习热情势不可遏,每天都主动学习到深夜。

2.

比赛中,运动员的冲刺速度势不可遏,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3.

新产品上市后,市场需求势不可遏,公司不得不加班生产。

4.

看到美丽的风景,游客们拍照的欲望势不可遏。

5.

听到好消息后,大家欢呼雀跃,情绪势不可遏。

6.

后来白话渐渐通行了,~,有些人便一转而引为自己之功,美其名曰:‘新文化运动’。 ★鲁迅《坟·写在〈坟〉后面》

势不可遏的翻译
德语
unaufhaltsamer Schwung
日语
勢い止まらない
法语
élan irrésistible
英语
unstoppable momentum
势不可遏的字意分解
shì
1:(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2:同本义。
3:力量;威力。
4:形势;情势。
5:姿态。
6:形状;样式;架式。
7:自然界或物体的形貌。
8:人及动物的睾丸。
9:物理学名词 。亦称“位”。根据它可以算出在某范围内任一点的强度或速度的不同函数中的任一函数。
10:势头;趋势;时机。
11:姓。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1:(会意。从口,从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为“歌”字的古文。①本义:唱 ②引申义:许可)。
2:许可;同意;准许。
3:能够;可以。
4:值得,堪。
5:相称;适合。
6:应当,应该。
7:病痊愈。
8:善,好。
9:合意,认为正确,是;对。
10:适当。
11:满的。
12:可是;却。
13:大约、近似。
14:表示程度。
15:无义。语助词。
16:表被动的助动词。
è
1:(形声。从辵(chuò),曷声。本义:抑制;阻止,阻拦)。
2:阻止。
3:断绝。
4:伤害。
5:遮拦;遮蔽。
6:堰。

势不可遏,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ì bù kě è)。abcd式组合,势不可遏意思是:形容形势发展迅猛,无法遏制。 强调事物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提醒人们要顺应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