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兔之争的解释
形容两种动物之间的争斗,也比喻两种事物或观点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出处
1.
《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2.
出自《战国策·楚策四》,原句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后演变为“犬兔之争”。寓意
提醒人们在面对对立和冲突时,需要理性思考,寻找解决方案。
列子
1.
两个小朋友因为玩具发生犬兔之争,最后父母出面调解才平息。2.
在讨论会上,双方代表就某个问题展开犬兔之争,争论不休。3.
公司内部关于项目方向的犬兔之争,导致进度一度停滞。4.
家庭聚会上,关于谁来做饭的问题引发了犬兔之争。5.
在社区活动中,关于活动主题的犬兔之争,最终通过投票解决。犬兔之争的翻译
德语
Streit zwischen Hund und Kaninchen
日语
犬と兎の争い
法语
dispute entre chien et lapin
英语
dog and rabbit dispute
犬兔之争的字意分解
quǎn
1:(象形。“犬”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狗)。
2:同本义。古时特指大狗,后来犬、狗通名。
3:称自己的儿子(谦称)。
tù
1:(象形。象踞后其尾形。本义:哺乳类动物,通称兔子)。
2:同本义。
3:古代车制 。舆下方木,伏于毂上轴内两旁,用以承舆者。名优兔,省称为兔。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zhēng
1:(会意。金文字形,上为“爪”(手),下为“又”(手),中间表示某一物体,象两人争一样东西。从又,义同。本义:争夺)。
2:同本义。
3:辩论;争论。
4:争胜,争着。
5:争斗。
6:竞争;较量。
7:相差。
8:春秋时鲁国北城护城河名,又为北城门名 。也作“净”。
9:多用于诗、词、曲中,相当于“怎么”。
10:姓。
zhèng
1:“诤”的本字。强谏;规劝。

犬兔之争,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quǎn tù zhī zhēng)。abcd式组合,犬兔之争意思是:形容两种动物之间的争斗,也比喻两种事物或观点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提醒人们在面对对立和冲突时,需要理性思考,寻找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