歃血而盟 shà xuè ér méng

abcd式
拼音shà xuè ér méng
注音ㄕㄚˋㄒㄧㄝˇㄦˊㄇㄥˊ
繁体歃血而盟
感情中性
近义词
  • 结盟
  • 立誓
  • 盟誓
反义词
歃血而盟的解释
指通过歃血的方式立下盟约,表达双方或多方在庄重的仪式下达成协议的决心和诚意。
出处

1.

《旧唐书·李道彥传》:“诸将与之歃血而盟,赤辞信之。”

2.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公与之乘,祭仲歃血而送之。'
寓意
强调诚信和忠诚,通过庄重的仪式表达对盟约的重视和坚守。
列子

1.

为了共同的目标,双方歃血而盟,立下坚定的誓言。

2.

在古老的仪式上,部落首领们歃血而盟,承诺永不背叛。

3.

他们歃血而盟,约定在困难时互相扶持。

4.

为了友谊,他们歃血而盟,承诺永远保持联系。

5.

为了实现梦想,团队成员歃血而盟,决心共同努力。

歃血而盟的翻译
德语
durch Blutsaufnahme einen Eid schwören
日语
血を分けて誓う
法语
prêter serment en buvant du sang
英语
to swear an oath by drinking blood
歃血而盟的字意分解
shà
1:(形声。从欠,杀声。从“欠”表示与口、出气有关。本义:饮,微吸)。
2:饮。
xuè
1:(指事。小篆字形,从皿,“一”象血形。表示器皿中盛的是血。本义:牲血,供祭祀用)。
2:同本义。后泛指血液。
3:指妇女的月经。
4:悲痛的泪水。
5:血脉。
6:用鲜血涂沾。
7:杀伤,杀害。
8:染,涂。
9:指有血缘关系的近亲。亦指血缘、血统。
10:喻红色。
xiě
1:口语读音(多单用)。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mé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象个盘盂,中间放着牛耳。古代盟会要割牲歃(shà)血,主盟人手执牛耳,掘穴埋牲。本义:在神前发誓结盟)。
2:同本义。
3:个人向天发誓,永不变心。
4:盟约;誓辞。

歃血而盟,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shà xuè ér méng)。abcd式组合,歃血而盟意思是:指通过歃血的方式立下盟约,表达双方或多方在庄重的仪式下达成协议的决心和诚意。 强调诚信和忠诚,通过庄重的仪式表达对盟约的重视和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