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蹴而就 yī cù ér jiù

abac式
拼音yī cù ér jiù
注音ㄧㄘㄨˋㄦˊㄐㄧㄡˋ
繁体一躠而就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一蹴而就的解释
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出处

1.

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2.

出自《南史·王僧虔传》:'一蹴而就,事亦易矣。'
寓意
强调事情的简单和容易完成,提醒人们要善用自己的能力和经验。
列子

1.

他凭借丰富的经验,一蹴而就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2.

这次比赛对他来说,一蹴而就,轻松夺冠。

3.

她对这项工作非常熟悉,一蹴而就地完成了任务。

4.

这个项目对他来说,一蹴而就,很快就完成了。

5.

他利用自己的特长,一蹴而就地完成了设计。

6.

从前所受,皆为大略,~于繁赜,毋乃不可! ★清·吴趼人《痛史·原叙》

一蹴而就的翻译
德语
auf einen Schlag erreichen
日语
一蹴にして成し遂げる
法语
accomplir en un seul coup
英语
accomplish at one stroke
一蹴而就的字意分解
1:(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同本义。
3:序数的第一位。
4: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全;满。
7:统一。
8:专一。
9:都,一概。
10:一经。
1:(形声。从足,就声。本义:踩,踏)。
2:同本义。
jiu
1:——“圪蹴”(gējiu):方言,蹲。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jiù
1:(会意。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本义:到高处去住)。
2:同本义。
3:靠近;走近;趋向。
4:归于。
5:完成;成功。
6:迁就;将就。
7:登上;开始,启。
8:从。

一蹴而就,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ī cù ér jiù)。abac式组合,一蹴而就意思是: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强调事情的简单和容易完成,提醒人们要善用自己的能力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