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登坛 hán xìn dēng tán

abcd式
拼音hán xìn dēng tán
注音ㄏㄢˊㄒㄧㄣˋㄉㄥㄊㄢˊ
繁体韓信登壇罎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韩信登坛的解释
形容韩信在军中受到将士们的拥戴,登上将台接受检阅,象征着他的威望和领导能力。
出处

1.

《史记·淮阴侯列传》:“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

2.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讲述了韩信在楚汉战争中被刘邦任命为大将,登上将台检阅军队的故事。
寓意
强调领导者的威望和能力,能够获得大家的拥戴和支持。
列子

1.

在公司年会上,老板韩信登坛般地发表演讲,赢得了员工们的热烈掌声。

2.

比赛中,队长韩信登坛般地激励队员,最终带领队伍取得了胜利。

3.

在社区活动中,李先生韩信登坛般地组织大家,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

4.

在学校的运动会上,体育老师韩信登坛般地指挥学生们,取得了优异成绩。

5.

在家庭聚会上,大哥韩信登坛般地安排节目,大家都玩得很开心。

6.

既班三事,又贰六宫,卫青受诏,~。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

韩信登坛的翻译
德语
Han Xin besteigt das Podium
日语
韓信登壇
法语
Han Xin monte sur l'estrade
英语
Han Xin ascends the platform
韩信登坛的字意分解
hán
1:(形声。从韦,倝(gàn)声。从“韦”,取围绕,周匝之义。本义:井垣)。
2:井上的木栏。
3:古国名。
4:中国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在今山西省韩城县。
5:战国七雄之一。后为秦所灭。今山西省东部和河南省西北部。
6:1897—1910年朝鲜的国名 ,1910年被日本吞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南半部称“大韩民国”,简称“韩国”。
xìn
1:(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2:同本义。
3:真实,不虚伪。
4:相信;信任。
5:守信用。
6:住宿两夜。
7:证实;应验。
8:知晓。
9:信约;盟约。
10:符契;凭证。
11: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传送函件或口头消息的人。
12:音讯。
13:书信,信件(晚起义。先秦两汉的书信又用“书”字表示)。
14:放任;随便。
15:果真,的确。
16:姓。
dēng
1:(象形。本义:上车)。
2:同本义。
3:升,上,从下而上。
4:进献。
5:增加。
6:成熟;丰收。
7:登记;记载。
8:成,引申为定。
9:谓科举考试中选。
10:蹲;呆。
11:又如:登东(解手。东:东圊,厕所);登坑(蹲茅坑)。
12:穿。
13:又如:登云履(法师做法术时穿的鞋);登上鞋。
14:上路,登程。
15:古代祭器名。
16:高。
17:即刻。
tán
1:(形声。从土,亶(dǎn)声。本义:土筑的高台,用于祭祀、会盟等)。
2:同本义。
3:像坛之物。
4:土筑的屋基。
5:园林庭院中点缀环境的台子。
6:楚人称中庭为坛,庭院。
7:筑坛祭祀。

韩信登坛,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hán xìn dēng tán)。abcd式组合,韩信登坛意思是:形容韩信在军中受到将士们的拥戴,登上将台接受检阅,象征着他的威望和领导能力。 强调领导者的威望和能力,能够获得大家的拥戴和支持。